
故宮,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的IP。它的「紅」是基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當下巧妙運用的娛樂熱點。將傳統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宮淘寶:做「朕」的生意
■文/魏家東,品牌營銷專家
今年7月,一個名為《穿越故宮來看你》的H5火爆朋友圈,明朝皇帝一臉賤萌,從畫中走來,哼起rap;宮女戴著VR,用手機刷朋友圈……歷史人物改頭換面,搭配流行音樂,原本莊嚴肅穆的故宮形象煥發潮流感,讓人眼前一亮。

當然,人們不是因為這一個H5才知道故宮,但它曾留給大眾的印象是神聖且金碧輝煌,與「有趣」無關。正因為如此,故宮淘寶的出現才帶給人驚喜。一個「很不故宮」的產物,如今成了爆款。

截至2015年12月,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創產品8 683種,包括服飾、陶器、瓷器、書畫等系列,產品涉及首飾、鑰匙扣、雨傘、箱包、領帶等。2015年,其營業額超過了10億元。同年8月,故宮淘寶通過網絡促銷,在1小時以內,1 500個手機座宣布售罄,當天成交1.6萬單。目前,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發布有趣的「廣告文」,幾乎篇篇都有「10萬+」的閱讀量。這在全國,由博物館衍生的文創產品中,是個不錯的成績。
為什麼故宮淘寶可以如此火爆,他們如何打造這個爆款IP?
從品牌、產品到用戶,這個三角關係需要有趣的連接,不同時期的用戶在不斷變化,他們對產品的喜好,對產品傳遞信息的認知也有所不同。關於故宮淘寶如此火爆的原因,圖一將三者關係從故宮博物院到故宮淘寶進行了分析,產品的娛樂化和用戶的年輕化是驅動故宮文創產品火爆的核心。
產品娛樂化
有趣、娛樂化是目前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兩個關鍵詞,具備這些屬性的內容更容易引發用戶共鳴。那故宮淘寶在產品娛樂化方面的表現是什麼?
產品創意
故宮的文創產品並不新奇,常見的如手機殼、針線盒、摺扇、盆栽等。但是在產品包裝的創意上,加上了故宮元素,而非一個標識。重要的是皇帝、宮女、大臣等形象已經卡通化,搭配調侃、有趣的文案,原創畫再與產品結合,就兼顧了有趣和實用的兩個重要屬性。
舉個例子,故宮淘寶有一些產品是趣味化了的皇宮物件,比如聖旨、奏摺、摺扇等,它們加入了皇帝形象或者皇帝的經典語錄,比如雍正的「朕亦甚想你」「朕生平不負人」,這些都是設計師的天然素材。
其次,不同元素組合可以激發創意。「皇帝狩獵便簽夾盆栽」這個產品,融合了皇帝人偶形象、便簽夾、盆栽三個元素,其擺件特點也適合放在辦公桌、客廳等場景。在包裝產品時以皇帝的視角,一句「看!這就是朕為你打下的一盆江山!」讓不會說話的產品頓時妙趣橫生。
再次,用戶驅動創意。故宮的產品很多也是源於用戶的創意,比如「冷宮」冰箱貼。2016年1月11日,「故宮淘寶」發了一條微博:「有人建議做款冰箱貼,既充滿歷史感又言簡意賅,冰箱上就貼兩大字:冷宮!所以這都是什麼粉絲啊。」
有網友建議故宮和海爾合作,之後海爾微博也大方回應「容我考慮一下。」之後,故宮淘寶回了一個「給一個竄天猴,要不?」這樣在微博上有來有往半年後,故宮淘寶就正式上線了「冷宮」冰箱貼。
趣味文案
一個好的產品,加上一個有趣的售賣方式,就很容易獲得用戶的喜愛。不過在故宮淘寶推出的產品上,我們會發現文案的作用不僅僅是錦上添花,它已經成為產品重要的一部分。就如同皇帝盆栽,如果單純是一個皇帝人偶加上盆栽,很難打動用戶,但是配上文字就截然不同。
再比如膠帶、摺扇等與文字密不可分的產品,同樣需要文案來「畫龍點睛」。
除了文案在產品中的應用之外,故宮淘寶的新媒體文案也很有趣。例如2015年11月,故宮淘寶在微博上發布的一條內容:「今天有一群學生在御花園派息,說是畢業作品,大概介紹了一下戲份的內容,故事曲折離奇婉轉動人,我們安保人員聽了很感動,於是趕走了他們。」
清奇畫風
光賣萌還不夠,故宮淘寶的產品、新媒體中出現的各種畫面,其畫風顛覆了用戶對故宮以往的了解,賣萌的皇帝、亮出剪刀手的宮女、雍正、鰲拜……賣萌中透露出時下流行的「耍賤」,恰好迎合了很多用戶的興趣。
用戶年輕化
微指數的數據表明,故宮的年輕用戶由於故宮淘寶的出現開始增加。對產品的關注也激發了他們對故宮文化、故事的探索。其實,這是粉絲的反向作用,開發年輕用戶,故宮自有一套。
淘寶店成為銷售主陣地
故宮在淘寶的旗艦店,目前已經是一個金冠C店了,五星評價94.79%,線上購物與線下互相呼應。同時故宮博物院線下場景的人流有限,如果一個文創產品以旅遊紀念品形式出現時,其用戶黏度與價值感遠沒有放大,而通過淘寶平台推出故宮文創產品便成了重要的銷售渠道。
微信公眾號助力產品銷售
由於微信與淘寶不能互通,所以「故宮淘寶」公眾號也沒能直接跳轉到淘寶店。雖然未能實現導流,但是當微信成為移動網際網路超級App時,就成了眾多年輕人獲取資訊、分享資訊的陣地。
故宮淘寶的微信公眾號充斥著「萌萌噠」的皇帝,逗比的語句與漫畫詮釋的歷史故事。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更容易轉化成消費者,因為內容型電商要比交易型電商更能促成交易的發生。例如故宮淘寶發表一篇文章寫的是雍正帝曾在奏摺御批中所言「朕心寒之極」的故事,於是下文就推出了雍正帝奏摺御批的同款摺扇。讀者看到這個廣告時候,就進入了「單獨評估」狀態,這個時候讀者在意的是這個產品好不好,帶來的感覺怎麼樣,以及價格能不能接受,而不是考慮自己需不需要,有沒有同種的產品可以比對。
微博提升用戶互動性
在故宮淘寶的微博上,可以看到它經常與粉絲互動,同時也會參與一些話題,包括品牌之間的調侃。一個願意且及時與粉絲互動的品牌,用戶黏性才會越來越好,品牌價值也就越來越高。
營銷多元化
故宮淘寶在淘寶上賣產品,在微博上火爆,在微信朋友圈瘋傳,小小的手機殼、摺扇這類日常用品加上了故宮元素立馬提升了用戶的認可度。
平台聯合
刷遍朋友圈的H5為故宮與騰訊合作創辦「NEXT IDEA×故宮QQ表情創作大賽」拉開帷幕。兩者將以此為平台,以故宮博物院經典IP形象及相關傳統文化內容為原型,圍繞賽事主題、跨界合作和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探索傳統文化IP的活化模式。
在後續合作中,故宮博物院將開放一系列經典IP,比如《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又稱胤禛十二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海錯圖》(節選),以及文創衍生品《皇帝的一天》《故宮大冒險》等。
這幾年故宮博物院在進行著一些轉型,故宮文物藏品經過了7年的清理,一些占據故宮的單位也在一個一個地搬出去,但是觀眾對於故宮參觀的需求仍然在以每年100萬人次的速度攀升。所以故宮下決心與網際網路合作,並在3年前與騰訊合作啟動了數字故宮社區計劃。
借勢營銷
2016年熱門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上映時,故宮聯合推出了定製產品。
在節日、熱門話題上,故宮淘寶也經常參與借勢,比如上面舉例的《大魚海棠》,同樣也是一次借勢。再比如「葛優癱」話題火爆,故宮淘寶的微博就發了一組古人圖,用以調侃時下的熱點。
品牌親民化、產品娛樂化、用戶年輕化、營銷多元化讓一個會賣萌的「故宮淘寶」逐漸成為爆款IP。
不僅僅是故宮,其他博物館也都有自己的IP,從博物館到新IP的打造,也都需要這「四化」的推進。杜甫草堂推出Q版杜甫很忙系列產品,在手機殼、名片夾、滑鼠墊等商品上出現了杜甫的詩,每年創造幾十萬元的營業額,占了文創產品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
類似這種有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文化元素的產品,通過卡通化,賦予賣萌屬性之後再結合實用的產品功能,很容易與其他同類產品形成差異化。但是,這不是全部,僅僅是元素組合而已,這樣嫁接出來的產品缺少一個魂,沒有品牌特點。而故宮淘寶已經品牌化,它能在活動、文案、話題中加深用戶對其印象。
故宮淘寶還在陸續開發新的產品,它始於用戶,最後還是要回歸用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故宮博物院雖在紫禁城中,但故宮淘寶早已如一股清流,快速「流入」了市場。萌賤之風能走多遠?對於它的未來,人們更多的是期待。
當故宮淘寶在粉絲數量上堪稱一個網紅時,莫忘了產品才是核心戰略。
品牌親民化
故宮可以說是外來遊客的必游景點之一,除了旅遊參觀的價值,它帶給人們更多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價值,但深厚的歷史文化讓故宮與用戶之間的連接產生了距離,讓人們覺得故宮是威嚴且遙遠的,與自己並沒有直接聯繫。然而故宮淘寶的出現,迅速縮短了這個距離。從圖二、圖三的故宮博物院用戶數據中可以看出,12歲以下的青少年是一部分重要人群,25~50歲用戶是主流,而「故宮淘寶」正是用新奇的產品吸引了其中25~34歲的用戶,他們大多剛剛從事工作,對新鮮事物、熱門話題、網際網路語言及潮流產品十分推崇。
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故宮一直在嘗試著走近用戶。
從被動到主動。故宮博物院與用戶的交集來自於那張參觀門票,對於故宮而言,它是被動地等待用戶,其用戶數據並不明朗;而創新的文創產品通過淘寶、微博、微信等渠道進行宣傳,更加主動地與用戶連接,這個變化也讓用戶「受寵若驚」,原來故宮也有一顆「開放」的心。
從權威到賣萌。故宮博物院自帶沉重、莊嚴的歷史感,朝代更替中數不盡的故事、人物都深得人心。為了更好地賣萌,故宮文創團隊從厚重的歷史中走出來,將歷史人物賦予更多現代化特徵,其現代語言與畫風甚至還透著萌賤的感覺,這樣的反差感立馬觸及了很多年輕人的嗨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381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