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0月24日刊登題為《沒有中國的世界經濟》一文,作者為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經濟的騰飛將帶動世界
中國經濟就要崩潰了嗎?中國被日益描述為這個危機多發世界裡的下一個災難。但我仍然確信這些擔心言過其實,我確信中國有戰略、金融手段和決心來實現深度結構調整,從而步入以服務業為基礎的消費型社會,同時成功避免令人沮喪的周期性障礙因素。
倘若那些質疑中國的人是對的會怎麼樣?如果中國經濟確實開始崩潰,又會怎樣?中國當然會遭受打擊,但本已搖搖欲墜的世界經濟也將遭受重創。
將中國經濟放緩解讀為中國經濟崩潰是在是無稽之談
首先,沒有中國,世界經濟大概已經陷入衰退。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看上去將達到6.7%。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GDP每增長6.7%,世界經濟會相應增長約1.2%。如果沒有中國,那就要把中國對應的貢獻從IMF對2016年世界GDP增長的預測值(3.1%)中減去,從而將該預測值拉低至1.9%——遠低於全球衰退一般對應的閾值2.5%。
當然,這只是缺少中國的世界出現的直接後果。此外中國經濟崩潰還會對其他主要經濟體產生跨境影響。所謂的資源型經濟體——即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俄羅斯以及巴西——尤其將遭受重創。作為極度依賴外部資源的增長巨頭,中國已經改變了這些經濟體,它們總計占世界GDP的近9%。IMF目前預測這5個國家的經濟在2016年總計將收縮0.7%。在中國經濟崩潰的情況下,這一基礎估值將被大幅下調。
中國經濟如果出現問題,世界多國都將受創
中國的亞洲貿易夥伴面臨著同樣的情形,這些貿易夥伴大多仍屬出口依賴型經濟體,中國市場是它們最大的外部需求之源。不僅較小的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屬於此類情形,該地區規模較大也更為發達的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也是如此。這6個依賴中國的亞洲經濟體占據世界GDP的11%。中國崩潰很可能會導致它們的總增長率降低至少1個百分點。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之間的影響將越來越密切
美國也是一個相關例子。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在中國崩潰的情況下,對美國商品的需求將乾涸,從而導致本已低於預期的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約1.6%)下調大約0.2至0.3個百分點。
最後還要考慮歐洲。德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的經濟引擎,否則歐洲大陸的經濟早已萎靡不振。德國的增長仍然嚴重依賴出口。這種情形越來越多地歸因於中國的重要性——現在中國是德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歐盟和美國。在中國崩潰的情況下,德國經濟增長也可能會大幅放緩,從而拖累德國引領的歐洲地區其他國家。
過於依賴進出口的國家將會受到較大波及
有趣的是,在剛剛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IMF用了整整一章對中國增長放緩的全球影響進行一種基於模型的評估。與前文的主張一致,IMF重點關注資源型商品出口國、亞洲出口型經濟體以及最易受中國經濟低迷影響的「系統性發達經濟體(德國、日本和美國)」。通過測算,亞洲所受影響最大,緊隨其後的是資源型經濟體。
IMF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全球溢出效應將令該國增長下滑的直接效應擴大約25%。這意味著,假如中國經濟增長成為泡影,那麼直接效應(全球增長的1.2%)和間接溢出效應(另外約0.3%)將導致目前對2016年全球增長的基礎估值降低一半,從3.1%降至1.6%。
作者表示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我可能是對中國持樂觀態度的少數人士之一。我對全球經濟前景幾乎完全不持樂觀態度,我認為全世介面臨著比中國爆發重大危機更嚴重的問題。然而,我可能是第一個承認沒有中國增長的世界經濟會陷入嚴重困境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237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