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分析中國對歐洲公司策略:競爭不過就買下來

韓英倫| 2016-10-30| 檢舉

核心提示:文章稱,如果中國競爭不過德國或美國的先進公司,中國就把它們買下來。這一策略比以前中國用合資方式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要有優勢。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道 英媒稱,如果中國競爭不過歐洲,中國將把歐洲買下來。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7日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文章稱,本周,德國沒有批准中國一投資基金收購晶片製造商Aixtron價值6.7億歐元的計劃。而中國化工集團收購先正達Syngenta的提案也被推遲。

文章認為,「(歐洲)態度謹慎是情有可原的,不是因為中國公司在海外購買有什麼錯。」

中國公司除了爭取收購德國中小型企業,還在美國好萊塢和酒店業留下了收購記錄。「中國公司已經不再滿足於生產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不再滿足於讓別人生產那些聰明玩藝兒。」

文章稱,如果中國競爭不過德國或美國的先進公司,中國就把它們買下來,這一策略比以前中國用合資方式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要有優勢。另外,中國的這番雄心也不是問題,但「讓人煩躁的是投資資金走向不可阻擋地一邊倒」。

文章稱,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出口國。「德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以前不用擔心收購活動一邊倒,現在他們擔心了。」

文章稱,世界貿易組織准入原本是要讓全球公司更多進入中國,但是中國對外資持有醫保、通訊和物流等行業仍然存在限制。

文章最後警告說,中國必須拿出更多可供外資選購的東西,否則美國和歐洲也會減少擺上桌面的公司。「到那時,每個人都得節衣縮食」。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道 法媒稱,中國企業目前大舉進軍歐洲,尤其是德國幾乎每周都會傳出企業被中資收購的報道,但法新社報道,德國政府10月24號表示,由於中國大肆投資德國企業引發的不安感與日俱增,德國政府已撤銷了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的許可,但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10月26日報道,中國外交部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德國政府撤回企業併購許可證發表看法, 他表示,維護一個開放、公平的投資環境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他強調,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

陸慷也呼籲,希望有關國家能夠為中國企業投資提供公平環境和便利條件,這符合雙方的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231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