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冬已來,打工者噩夢來臨!這些「鐵飯碗」行業即將消失,不復存在!

新聞| 2016-10-27| 檢舉

誰都無法預測,如今是「金飯碗」的職業,十年、二十年之後是否仍然吃得香,傳統銀行業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將會面臨著大變革。

罰款虧損裁員關閉網點

……

負面消息不絕於耳,銀行業的寒冬似乎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冷。就在前幾日,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在一份報告說,銀行將「消失」,讓世人震驚不已!

寒風刺骨,銀行業進入了30年來未有之變局。

而就在前幾日,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一則重磅消息讓所有銀行人感到害怕。

畢馬威在報告中表示, 到2030年銀行及其服務可能「消失」,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 如此一來,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而專業的服務則將獲得更大發展。

畢馬威認為,到了2030年,銀行業將成為一個「看不見」的行業,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平臺,將有一種類似Siri的設備(或者說手機APP),把所有與金融服務相關的智能技術整合到一起;

第二部分是銀行傳統的業務,即具象的一些業務,諸如轉賬,取現等等;

第三部分是銀行基礎的業務構架,諸如銀行的結算系統,銀行的風險控制系統等等。

由此可見,無論銀行怎樣改變,內核並不會改變(即第二、第三部分),但在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上(即第一部分)卻發生了質量改變,這就好比購物從實體店轉向電商,以後所有的金融服務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完成。

畢馬威稱,到那時,贏家將是那些擁有低成本的(生態)環境,和先進數據、信用管理技術(的銀行)。而那些具備大量「個性化」產品的銀行也將茁壯成長。

數萬銀行人面臨失業

如果說人工助手的替代威脅還很遙遠,那失業卻是數萬銀行人近期不得不面對的風險。

前不久,荷蘭國際集團(ING)宣布未來幾年將裁員5800人,占員工總數13%。這再次印證歐洲銀行業新一輪裁員潮到來。

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商銀行公告稱,計劃裁員9600人,並暫停發放股息,來彌補重組計劃的成本。此次裁員約占德商銀行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據央廣網報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行、農行、建行三家薪酬支出下降幅度在2%左右。薪酬支出變動最大的是民生銀行,員工薪酬同比下降了22%。降薪也讓不少人選擇離職,據不完全統計,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的員工數量比去年年底減少了3.5萬人。

提到裁員,近來常上頭條的德銀自然少不了。德意志銀行CFO對員工代表表示將進一步裁員一萬人,這比原計劃裁員人數翻了一倍。若加上去年宣布的9000人裁員計劃,那麼該行全球約1/5的員工將受影響。

美銀6月時表示,計劃在消費者銀行分部( consumer banking division)減少8000多個工作崗位。

美國各大銀行大幅關閉網點

被減少當然不只是員工,不少銀行也開始關閉網點。據美國財經網站Business Insider,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關閉了389個網點。

據第三季度財報,美國銀行在金融危機以前擁有6000多個網點,目前僅有4629個網點。該銀行去年縮減了112個金融中心。

美銀不是唯一一個重組銀行網點的銀行,花旗銀行本月14日在第三季度財報中也宣布,其在北美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已減少116家,同比縮減7%。

摩根大通也在裁撤零售業務分支機構的個數:其零售業務分支個數在今年三季度同比減少161個,由5471個減少至5310個。

主要的零售銀行富國銀行還未像其他銀行減少網點。里昂證券分析師稱,無論富國銀行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將會關閉1000個網點,問題只是何時會關閉。

傳統銀行業將何去何從?變革!

中國

現如今,一種趨勢十分明顯,那就是以現金和貨幣為支付手段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少,而以電子化手段來完成支付的應用場景則是越來越多,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許多消費者出門身上的現金往往很少甚至沒有,要購物要消費的時候直接掏手機出來掃碼,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消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09年以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並在2013年成功突破17萬億元的基礎,達到17.2萬億元,2014年交易規模達到23.3萬億元;2015年交易規模達31.2萬億元;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48萬億元。

不得不承認,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傳統銀行業越來越大的一個威脅。

馬雲曾經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191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