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專題)10月1日即將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比肩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的第五種世界貨幣。在人民站上國際金 融舞台前夕,香港(專題)離岸人民幣隔拆利率(O/N Hibor)日前飆漲到23%創八個月新高,流動性才剛回穩,在岸市場資金壓力又告急,22日上海人民幣隔拆利率(O/N Shibor)又再刷新今年春節以來最高。人民幣匯率保衛戰一觸即發,市場擔憂「入籃」後恐迎來新一輪貶值潮。
人民幣市場流動性一再告急,市場對人民幣續貶風聲鶴唳。事實上,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前不久刊登「人民幣是負責任的國際貨幣」,首提已開發國家短期 出現20%,甚至40%匯率波動並不罕見,還暗示過去八年大國貨幣只有人民幣未曾大幅貶值。因此引發各界解讀,人民幣「入籃」後會出現劇烈貶值。
官方「中國證券報」則報導,境外機構預測,人民幣「入籃」後五年,將吸引至少人民幣1兆元(合1499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投向貨幣、人民幣固定收益、高級債券等,跨境資金流動勢必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
騰訊財經評論員、股市名人劉曉博指出,中國加入SDR後,會逐漸放開資本管制和貨幣自由兌換,屆時人民幣免不了會有新一輪貶值。
他指出,人民幣不致出現大幅貶值,但會有調控的逐步貶值。因為目前人民幣自由可兌換的程度比較低,境內的資本帳戶沒有完全開放,外匯受到監控與管制。
從上周離岸人民幣市場持續偏緊,劉曉博指出,市場猜測人行透過市場干預,打壓人民幣空頭。但從人行一改常態,也印證人民幣有逐步貶值的趨勢。
他表示,市場預測,人民幣10月1日正式進入SDR籃子,人行至少在9月30日之前會盡力維持人民幣的穩定。但「入籃」後,如果中國政府持續寬鬆,則人民幣恐怕每年都有貶值5到7個百分點的風險。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