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談:我是如何存到人生中第一個50萬元的?

純分享| 2016-07-19| 檢舉

最近很多人在問,收入一般,不知道如何攢錢,或者是收入穩定,卻總是月月光,看著別人10萬、20萬的攢,羨慕不已。其實,誰的人生中第一個50萬,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合理的投資而得來的,下面,給大家匯總了幾位財蜜的攢錢經驗之談,看看她們的第一個50萬,是如何達到的,在攢錢的路上,她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方法:

1、穩健的走,積少成多

攢錢經過:

我剛畢業那會曾暢想過,3年內存到人生第一個50萬,多拉風啊,而現實是殘酷的,我畢業出來工資才15000,包住和一工作餐,拿了一年,第二年漲了3000元,18000元,但社保個人部分要自己交了,算下來和第一年相差無幾,第三年再怎麼說給我漲個3000元也有21000了吧,苛刻的老闆給我漲到了2000元,就這樣的前三年,我第一年存下來了3萬5元,第二年攢下來5萬,第三年攢下6萬多,這些數字全是我自己翻以前的賬本得來的,3年我就攢下來14萬5多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也不會想著開源,只會定存。

攢錢心得:

第一,我一直堅持記賬,讀書的時候記在本子裡,出來工作後記在電腦裡,現在記在手機裡,從未間斷過。

第二,我在畢業後就開始關注各種理財論壇,人生的第一次開網銀,第一次辦信用卡,第一次買保險都是在這些論壇或得到大神的指點或照著畫瓢自己摸索出來,要敢於嘗試。

第三,我真的覺的一開始起點低沒關係,要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肯定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什麼時候都別放棄,在人生積攢了第一個50萬以後,我跳槽了,有了前面6年的積累,厚積薄發。

四,我覺得能認識到志同道合的的朋友在這條理財路上一起走是最大的幸福,最好的財富,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也想堅持做一些事情,但總會被身邊的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嘲笑和打擊,但在這裡,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做一個財女,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我們之間沒有隔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一起前進!

2、穩定的定存,適當的投資

攢錢經過:

我記賬的歷史比較長,上大一就開始用賬本記。

2014年10月,我正式工作。試用期半年,工資也特別低,但也是越來越好,那時候的理財方式只有貨基。

2015年1月結識小她,我開始嘗試多元化的資產配置,P2P,銀行理財,基金,甚至開源,真正學會了錢生錢(雖然還比較小白)。

2015年3月,我們的淨資產終於上了50萬。緊接著,我爸媽買車,我們承擔了50萬。這一個50萬,我視它為生命中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50萬,因為這一個月,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啃老到自食其力,到反哺。

攢錢心得:

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學著去打理自己的資產。適當投資,做好資產多元化配置。

3、養成好習慣,資產斷捨離

攢錢經過:

昨天下班時,收到了銀行的入賬簡訊,年終獎及1月的工資已下發。銀行卡上的金額第一次突破50萬。主要的來源是這兩年的年終獎以及平時零散積攢下來的錢。15年的時候才萌生了要攢錢,錢生錢的意識。平時比較喜歡閱讀,接觸到了《斷捨離》這本書後,對我的啟發和影響非常大,教會了我如何理性消費,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攢錢心得:

一、斷捨離。不喜歡或者用不著的衣物,打包整理,捐給公益網站,網站會進行義賣;一般在網上購買的全新的衣物,我會放到「拍賣」上出售。

二、理性消費。戒掉以前胡亂購買的習慣,只買實用和用得著的東西。尤其是買護膚品和化妝品,不再盲目跟風,隨心所欲,選擇跟年紀和膚質匹配的,多在網上查查別人的用後感,再決定下手。不怕買貴,就怕買錯了浪費。

三、聰明消費。平時喜歡看書,購買大量書籍,可是一是浪費金錢,二是佔用空間,所以,把書籍打包整理,買入KINDLE,決定將電紙書進行到底。

四、開源節流很重要。

人生如戲,全靠努力。

總結財蜜們的攢錢經驗就是:

第一、首先你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哪怕月薪平平,也要保證月月有收入。

第二、要慢慢的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哪怕你是小白,也要嘗試著去努力,沒有天生的理財達人。

第三、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無論是各種寶寶,還是p2p,還是銀行定存,基金、債券、股票、外匯,只要合適自己,做好風險評估,不跟風,不盲目。

第四,培養好的生活習慣。理性的去消費,省下不必要的錢;堅持月月定存,哪怕很少;適當開源,賺取額外收入。

很多人不明白,一個女人為什麼要那麼努力去拼搏,遲早不是要結婚生子,選擇一座城,守著一個家麼?說實話,是,這是個每個女人的宿命,但是,同樣是女人,同樣是結婚生子,努力拚搏和隨波逐流,無論是眼界和生活,一定會有根本區別的。《離婚律師》中有句經典的台詞:我努力工作,奮力賺錢,為的就是當站在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手坦然的去擁抱他。他富有我不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我可以愛自己所愛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就是一個女人努力的意義,努力賺錢為的是以後不會為了錢能解決的事而委屈自己。

也許別人攢錢的方式不一定全都適合你,但是,富女的經歷都不盡相似,月光公主的藉口卻各有各的不同。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你不理財,錢不理你~

PS:

如果沒時間讀《斷捨離》,至少可以花1分鐘讀完這60條書摘 前言什麼是斷捨離

1、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2、現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必須放手,只選擇必要的物品。

3、斷捨離的不可思議之處,就在於它會帶來行為的改觀,有時候甚至會讓人生出現重大轉折。換工作、辭職、遷居、搬家、結婚、離婚、再婚……這簡直就像是打開了蓋子,把不知不覺間封存起來的內在力量釋放出來了一樣。

4、 斷捨離,是將被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來的工作。

第一章斷捨離的機制

5、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東西放進垃圾袋再扔進儲藏室的話,那不叫收拾,那不過是把東西改變一下形態換個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動。

6、不得不去收拾的東西,是我們的敵人,是給我們帶來煩惱的根源。

7、斷捨離絕非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

8、自問:「這件東西與我的關係還存在不存在?」

要得到「這種東西與當下的我很相稱,對當下的我來說是必需品」這樣的判斷,人就必須要清楚了解自己。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

9、 允許自己使用高級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轉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從過去的減分法變成了加分法。

10、 自問:「這些東西到底值得我花那麼多工夫、時間、金錢和勞力去收拾嗎?」 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他都能用那樣的東西,穿那樣的衣服,那隨便拿個東西當禮物送他就行了。」

11、一旦通過斷捨離提升了自我形象,那麼別人也會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

12、反覆堅持實施斷捨離。這樣,判斷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13、先斷捨離,後收納。

14、只有物品減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也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了,才能把你自己變成物品的主人,才能達成先有自己,後有物品的狀態。

15、與物品的關係: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該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 第二章無法丟棄的理由

16、勸人買東西的商家可是做了相當高明的研究的,只為了讓人失去理性地大買特買。

17、我們所處的空間只有固定那麼大,不可能因為東西的增加而增長。

18、擔憂未來的人,總在為了某個沒有這些物品就過不下去了未來擔心不已,但這一天卻從來沒有真真正正地出現過。

19、扔不掉的背後所隱藏著的真相,是自己把感情轉移到了物品上面,並因此觸發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機制。

20、 比起凌亂,堆積了聚焦於過去和未來的物品才是問題。

21、在斷捨離中,基本上沒有「客用」這種觀點。自己很喜歡,同時一直在用著的東西,拿給客人用就好了。為一年一次,甚至是幾年一次的事情花錢,說到底不過是虛榮罷了。不用為了虛榮而硬撐門面,自然地招待客人就是最好的。

22、能夠收拾好一件東西,就是等於遵守了與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就成了換取值得信任的自己信用資金。

23、粗暴地隨便亂堆東西,就相當於賦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24、我們居住的地方會投射出我們自身的狀況。如果家裡是一塵不染的,那就很有可能在推開門的一瞬間說句「果然還是回到家最放鬆啊」這類積極的話了。

第三章斷捨離的思考法則

25、「舍」的秘訣,就是完全地以自己為中心,並且以當下為時間軸。

26、「能用」的東西,和「我用」的東西是不同的。 物品原本是因為「我用」才有價值,可多數人都說「眼鏡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當了主語。

27、東西越多,人就越是陷入「必須要管理」的狀態,就總會逼著自己去收拾。可是人一旦忙了起來,就怎麼收拾都收拾不完。

28、只留下篩選後的真正符合自己喜好的東西,那麼整理就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兒,畢竟都是你自己喜歡的東西。

29、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的東西有種厭惡之情。如果在潛意識裡無法認同對方的存在,就會覺得對方的東西就像是垃圾一樣。有了想要扔掉別人東西的想法,請盡量克制,別隨隨便便就把別人的東西丟進垃圾桶。

30、如果你對別人的東西比對自己的還在意,就說明你對自己太放鬆,對他人太嚴格。

31、阻礙我們行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選項太多,以至於無從選擇,也就是「迴避決定原則」。

32、如果經常把一大堆東西一股腦塞給孩子,那他們就有可能成長為沒有自主性、選擇能力低下的人。

33、非把不需要的東西留在身邊不可,真的會是物品的「希望」嗎?(不愛她,放了她)

第四章斷捨離的實踐方法

34、 減少物品。只要能徹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納了。

35、所有的收納工具和收納物品都是為了往裡面塞滿東西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有那些東西在,就等於是縱容自己無休止地增加東西。

36、 就算再忙也可以從今天就開始斷捨離,不過一定要選擇在能擠出來的這段時間之內可以收拾完的場所。

37、 冰箱裡只放「我自己想吃並且覺得似乎很好吃的食物」。

38、 大多數人都會在事後發覺:「會讓我猶豫的東西,果然還是不需要。」

39、 在扔東西的時候,要把「對不起,謝謝」這樣的情緒表達出來。跟那些被你扔掉的東西說說話,做個告別,可以讓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40、 如果能更深入地思考一下送東西和收東西這種事,就不會隨隨便便送禮物給別人了。

41、 七五一總量限制原則: 在斷捨離裡,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空出的三成空間就能成為物品出入的通道。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從美觀上來說,放東西的限量是五成。裝飾性的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一成東西。再漂亮的畫,貼滿整整一牆,也會變得雜亂平庸。

42、 越是不擅長打掃或洗滌等家務的人,在徹底地篩選了物品之後,越是能強烈地感到輕鬆舒暢的心情。

43、 如果你入手了新歡,就得放棄之前排名在最後的東西,就像這樣不斷地循環。

44、 把容器的蓋子拿掉。不用橡皮筋。如果確實需要密封,用夾子,這樣一個動作就能開合了。

45、 讓物品能「自立」:廚房的毛巾要豎著放在四方形的淺托盤裡。立不起來、不能豎著放的就捲起來。

46、 選擇的自由:物品的擺放方式,要考慮是不是便於選擇。有的人家裡,各個種類的東西都混在一起放,結果,因為裡面的東西不好拿,最後就只能拿放在外面的東西用。

47、 不良品庫存=負債。

第五章看不見的世界在變化

48、 徹底地進行斷捨離,打造出舒適的生存環境後,自己也就成為完全可以信賴的自己了。

49、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50、 一旦扔掉了電視,她才發現電視一直佔據了房間裡的一等座位。

51、 不斷地進行斷捨離之後,剩下來的東西就可以分成兩種:從一開始就很珍惜的東西,以及回過神來才發現留下來的東西。後者會給我們傳遞非常深刻的信息。

52、 使用精挑細選的自己喜愛的東西,這樣就能夠挖掘出全新的自己。……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日常隨便用(好的東西)也不再感到彆扭的時候,潛意識裡的自我形像也就跟著提高了。

53、 斷捨離並不是建議人們去過曾經大力提倡的清貧、節約的生活。雖然就結果來說,你的生活可能會因為斷捨離而變得簡單、節約,但斷捨離追求的並非這些本身。

54、 一直以來都以為是自己的觀念的東西,其實是父母的觀念,或者是身邊其他人的觀念。

55、 必要的東西只出現在必要的時候,並且只得到必要的數量。

56、 每拿掉一樣東西,潛意識的堵塞物也就被清走了一個。

57、 住在亂七八糟的房子裡,卻期待著「會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呢」,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58、 物品其實是物與感情的綜合體。

59、 真有必要為了完全未知的未來做太多無端的準備嗎?

60、 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

後記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是為斷。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是為捨。

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是為離。 從現在開始,實踐斷—舍—離,讓你的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1794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