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傳奇:英雄莫問出身低!窮小子晉身台灣首富,郭台銘天生工作狂,成功沒有僥倖也無捷徑。

張無忌| 2016-05-15| 檢舉

科技創業傳奇:英雄莫問出身低!窮小子晉身台灣首富,郭台銘天生工作狂,成功沒有僥倖也無捷徑。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 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 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 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 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 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占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 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 「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 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 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 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 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為 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 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 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讚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 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 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 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27萬人的「紫禁城」

「深圳郊外,一家工廠規模之大可躋身世界前列。在幾十座廠房中,蘋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個人電腦、摩托羅拉的行動電話正被源源不 斷地生產出來。」報道中稱,位於深圳市寶安區龍華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約有員工27萬人,相當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總人口。

事實上,富士康龍華基地已經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同時還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在過去的10年里,鴻海精密的收入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龍華的占地約1平方英里的龍華科技園區,被視為郭台銘企業帝國的核心。這個生產基地四周均有高牆環繞,很少有外界人士能涉足。

在龍華基地,職工宿舍、消防隊、醫院、游泳池、餐館、銀行、雜貨店和網吧一應俱全,10處大型員工食堂每天提供15萬份以上的午餐,每頓午飯要用掉10.6噸大米。用工高峰時每天招聘的新員工多達3000人,光保安就有1000多人。

恨自己的名氣

報道稱,58歲的台灣人郭台銘一直保持著低調。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恨自己的名氣。而此前5年多的時間,他一直對《華爾街日報》的採訪要求置之不理。

「郭台銘將他的商業判斷力與持之以恆的質量控制和極具競爭力的定價成功結合在一起,這才造就了他繁榮興旺的製造業帝國。」報道認為。鴻海精密在台灣上市,與客戶交往時使用富士康這個名稱,目前公司市值已經達430億美元,相當於其全球十大競爭對手的市值總和。

郭台銘本人和鴻海精密還控制著一系列單獨公布收入的關聯企業。「鴻海精密一位發言人說,郭台銘的身價目前約為100億美元。」報道中稱。據了解,鴻海精密不僅為蘋果、任天堂、惠普和摩托羅拉公司生產產品,還為諾基亞、索尼、戴爾公司生產。 迷戀成吉思汗

龍華科技園區和鴻海精密,到處瀰漫著郭台銘的個人色彩。「極富個人魅力的郭台銘在下屬中很有威信,他以軍閥的鐵腕管理著鴻海精密。」報道中稱。

在郭台銘的右手腕上,戴有一串念珠,這是他從一處成吉思汗廟中得來的。郭台銘稱這位13世紀的蒙古征服者是位英雄人物。

採訪中,郭台銘稱:「我總對員工們說,集體利益要高於個人利益。」

在龍華科技園,郭台銘與中國政府官員的合影被放大鑲嵌後懸掛在顯眼處,郭台銘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6個小時,到了晚上依然駕駛著一輛配備了自行車鈴的高爾夫球車,在龍華園內巡視,數十年如一日。他會時不時停下車,或是抽查生產線的運轉狀況,或是幫助工人維修設備。

公司經理往往被要求閱讀並背誦一本名為《郭台銘語錄》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條這樣寫道:對任何組織而言,最重要的是領導層,而非管理層;領導者必須具備為了大眾利益而充當獨裁者的決斷力。會議期間,郭台銘往往站著發言,一邊說一邊用筆在旁邊的大紙板上勾畫。

鴻海精密的競爭對手很難望其項背。四年前,鴻海精密的收入尚不及穩坐業內頭把交椅已有數年之久的偉創力國際,而如今,偉創力國際與加州企業旭創合併,二者收入相加也僅為鴻海精密的2/3左右。 流水線工人:每小時4.5元

「龍華廠的工人24小時不間斷地在組裝線上倒班工作。他們的工資按已開發國家標準少得可憐。」報道中說,該廠最基礎的組裝工作每小時報酬為60美分(約4.5元人民幣),與法定的最低工資(深圳關外最低工資標準為730元)持平。(摳門的老闆)

報道中稱,龍華有近1/7的工人為蘋果公司生產產品。2006年,英國一家小報曝光龍華的工人待遇糟糕,特別是那些為蘋果公司生產iPod的工人。

根據蘋果公司2006年8月公布的一份報告,該公司派出的一個調查組在龍華發現諸多違反供應商行為守則的做法,其中包括三處廠外宿舍過於擁擠。

按照蘋果公司的要求,供應商應將工人每周的工作時間控制在60小時以內。但據蘋果公司的估計,龍華1/3的工人的工作時間超過了此限制。

不過報告稱,蘋果公司認為鴻海總體上遵守了行為守則的「主要方面」。郭台銘則憤然否認了那些批評報道。

報道稱,龍華基地內多數工人都身著制服,這些工人中,最年輕的不過16歲。

從7500美元到1億

鴻海是由郭台銘1974年開辦的公司發展而來。當年7500美元啟動資金中有一部分是向其母親借的。

最初,郭台銘在台北附近生產黑白電視機的塑料調頻旋鈕,20世紀80年代初期,郭台銘開始涉足個人電腦行業,事業隨之開始起飛。雖然不太懂英語和日語,但不久郭台銘仍然開始了他在美日市場尋找客戶的旅程。

1988年,郭台銘邁出了人生中的關鍵一步,前往土地和勞動力都很便宜的內地開辦了首家工廠。他看中了深圳這處靠近香港的中國市場改革前沿。

郭台銘利用深圳來招攬潛在客戶,麥可?戴爾1995年到訪華南時,郭台銘以安排戴爾與他熟識的地方政府官員見面為交換,獲得駕車送戴爾去機場的機會, 然後,郭台銘又在途中安排了一次戴爾參觀他工廠的小插曲。郭台銘看準戴爾是顆明日之星,因此一心想與他結識。如今,鴻海已成為戴爾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就在同一年,郭台銘拿下了一塊更大的地皮,後來發展成為龍華廠。到2000年,郭台銘手下有近3萬名工人,營業收入突破30億美元。

目前,共有45萬名員工在郭台銘遍布內地十幾個省份的工廠效力,他在匈牙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全球各地的工廠還有數千名工人。

選擇接班人

郭台銘在鴻海精密的角色也正逐漸發生著變化,雖然自己目前仍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重點已從以往的日常例行工作轉移到了重大戰略問題上。同時,郭台銘也把更多時間用在了處理一系列生活變故上。

「他還更多地關注於慈善事業,曾承諾最終將捐出個人財產的1/3。」報道中稱。

此外,郭台銘已開始在鴻海精密尋找接班人,重點對象是那些年齡在35至45歲左右的員工。(www.lz13.cn)他還開始要求手下的高級經理在各自子公司獨攬專權,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身實力。

郭台銘不大可能從家族成員中挑選繼任者,因為膝下一子一女均不在鴻海精密就職。

郭台銘說,他之所以做出現在辭職的決定,是受到了中國歷史的影響,尤其是乾隆皇帝。「他控制整個中國長達60年,」郭台銘說,「可他在位時間太長。我想休息休息,把更多機會和責任留給年輕人,雖然我自己還不老。」

四川汶川大地震

富士康科技集團汶川地震捐款7000多萬,其中有4000多萬是富士康全體員工所捐。

富士康是鴻海公司旗下公司,捐款不要搞錯了!原計劃總共6000萬,其中,公司員工3000萬,公司3000萬,後來員工們又超額捐了1000多萬給災區。總共7000多萬。

鴻海公司在台灣也捐款6000萬,總和是1億3千多萬。

訂婚宴上宣布捐出九成財產

據台灣媒體報道(2008年7月),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妻子妻曾馨瑩在台灣君悅飯店舉行訂婚儀式,與會的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轉述,筵席上,郭台銘宣布已徵得曾馨瑩簽字同意,將捐出九成財產做公益。

報道稱,郭台銘自從宣布將與曾馨瑩結婚後,到處有人討論「曾馨瑩可以分到郭台銘多少財產?」在訂婚典禮上,郭台銘主動對賓客說明安排。以媒人身份出 席文定儀式的吳敦義轉述,郭台銘在筵席上宣布將捐出九成財產做公益,「訂婚前,馨瑩也毫不猶豫簽字同意」,在場賓客都響起熱烈的掌聲。

郭台銘是台灣科技首富,個人持有台灣鴻海集團股票高達71萬餘張,以鴻海昨天收盤價150.5元(新台幣,下同)計算,一張價值逾15萬,換算市值即超過千億元。他光是鴻海股票即可蓋兩座台北101大樓,或是購買15至20架波音787。

若加上其它個人持股,以及通過投資公司持有的財富,《富比世》雜誌最新估計,郭台銘財產總值達60億美元,約合1800億元台幣,是台灣排名第三的富豪,若捐出九成,金額超過1600億元。

郭台銘簡介

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1950年10月8日出生,祖籍山西省澤州縣(現屬晉 城市)南嶺鄉葛萬村人,1971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成立 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選美 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煙台萊山區的「永銘中學」正是他與母親初永真(籍貫山東煙台萊山區)捐資1500萬元創辦的。

富士康企業集團是於1988年在內地投資興辦的專業生產電腦接插件、精密零組件、機內線攬、精密模具及電腦整機的高科技企業集團。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團分別在深圳和崑山建成兩大資訊科技工業園。

1971台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

1974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

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獲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98名

2001鴻海以1442億元台幣營收,名列《天下雜誌》台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

2002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財富狀況:428億,曾為台灣地區首富,2007年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42位。郭台銘是台灣著名的企業界人士,根據《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銘以20億美元的身價,在台灣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0765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