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驚人發現:鑽石未來或貶值成白菜價

鑽石被視為是純潔和忠誠的象徵,但它們可能並不是像你想像得那麼稀有。美國科學家稱,地下深層的微型鑽石構造可能比預計的要豐富得多。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地球科學家迪米特里·斯韋爾傑斯基(DimitriSverjensky)說:「地球深處——非常深的地方——鑽石的形成過程,可能比我們預想的更加常見。」這張資料圖顯示的是大顆的鑽石,而地球深層的鑽石則是微型的。

天然鑽石

25年來,科學家對鑽石的形成已經有了許多發現,並對鑽石分布的普遍性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張資料圖顯示的是南非著名的「大洞」(TheBigHole)露天鑽石礦坑。

據國外媒體報道,鑽石深受女性的喜歡,被視為財富和持久愛情的象徵,但鑽石可能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稀有。美國科學家稱,地球深處所形成的微型鑽石,可能遠比之前預計的要常見得多。導致這些鑽石形成的化學反應也非常簡單。不過,這一發現並不會讓鑽石婚戒變得便宜。

地質運動會形成鑽石

一方面,地球深處的鑽石需要依賴火山岩漿的噴發將它們帶到地面附近,進而通過露天採礦被人類獲得。另一方面,這些形成於地面以下145至193公里深處的鑽石,其實只有幾微米大小,肉眼無法看到。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地球化學家迪米特里·斯韋爾傑斯基(DimitriSverjensky)表示,地球深處的鑽石含量可能比我們預計的要多得多。他和研究生黃芳(FangHuang)發現,鑽石可以由一種相對簡單的化學反應形成。

他們的模型顯示,當水和岩石發生反應的時候,隨著酸性的增加,鑽石就有可能形成。這一模型還需要經過實體物質的驗證。目前關於鑽石的形成,多數人認 為需要更加複雜的過程,設計到流體的運動,以及甲烷的氧化或者二氧化碳的化學還原。這兩種反應合在一起被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斯韋爾傑斯基說:「要解釋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一直很困難。」這些反應需要不同的流體在岩石間流動,並與不同氧化狀態的環境相遇。在發表於《自然-通 訊》(NatureCommunications)的這項新研究則顯示,地球深處水-岩相互作用中酸鹼度的下降有能力帶來鑽石的沉澱。

閃爍的鑽石

「人們研究得更深入,就會在不同岩石類型中發現更多鑽石的形成,」斯韋爾傑斯基說,「我想所有人都會同意,有越來越多適合鑽石形成的環境正在被發現。」目前還沒有科學家能估計出地球的鑽石總儲量,但斯韋爾傑斯基稱,化學模型有可能給出一個較為準確的數字。

星球內部會形成鑽石

他補充道,現在還無法從對這些微型鑽石形成的環境進行真正的探索。它們形成於地球表面以下約145到193公里的深處,處於高壓高溫(899到1093攝氏度)的環境。目前最先進的鑽探機器只能到達地面以下13到15公里的深度。

儘管這項研究無法改變鑽石的價格,但仍將幫助我們探索地球深處的流體活動,或許還能為碳循環的研究提供參考。「流體是聯繫地球淺層和深層的關鍵,」斯韋爾傑斯基說,「這就是它們為什麼重要的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0421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