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7%‧馬幣急退‧馬股一度跌17點
(吉隆坡18日訊)主要油產國未能在周日達成凍結產量協議,拖累國際油價周一開市慘跌,一度猛挫近7%,投資者聞訊紛出手沽售馬股和馬幣,令富時綜指一度挫17.55點或1.01%,馬幣兌美元則一度跌1.29%,創近2個月最大跌幅。
貨幣分析師認為,經過去幾個月強彈後,馬幣的短期走勢將與油價掛勾,油價能否持穩在現有水平,將是馬幣能否繼續反彈的關鍵原因之一。(圖:星洲網)
受消息打擊,布蘭特油價今早以40.10美元低開,暴跌近7%,但在投資者情緒平復後,油價逐收復失地;截至下午5時止,布蘭特油價掛41.20美元,跌4.41%。
匯市方面,在油價受挫打擊下,馬幣兌美元今早以3.9015令吉低開,盤中一度跌至3.9545令吉,較上周五閉市挫1.29%,惟後來跟隨油價反彈,截至下午5時跌幅收窄剩0.64%,掛3.9290令吉。
油價持穩
是馬幣續反彈關鍵
貨幣分析師認為,經過去幾個月強彈後,馬幣的短期走勢將與油價掛勾,油價能否持穩在現有水平,將是馬幣能否繼續反彈的關鍵原因之一。
近期趨強的馬股走勢同樣受挫;富時綜指早盤以1719.79點低開,跌8.2點,雖然油價和馬幣跌勢未進一步惡化,馬股卻因身處8個月高點,而繼續承受套利賣壓,導致綜指持續探低,午休時跌幅擴大至13.61點或0.79%。
進入午盤,綜指繼續欲振乏力,最終以1717.68點收市,全天跌10.31點或0.6%。
18個主要油產國周日在卡達首都多哈會面,商討共同凍結石油產量,這場備受市場矚目的會議持續了6個小時,最終卻因沙烏地阿拉伯堅持不會在其他產國缺席(包括伊朗)的情況下凍產,而宣告流局,赴會者表示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討論。
凍產失敗消息
造成短暫衝擊
無論如何,由於沙地早已聲明不會在伊朗不參與的情況下凍產,行內人士早已對主要油產國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凍產會議做好流局準備;有鑒於此,業界人士多認為凍產失敗消息只會造成短暫衝擊,畢竟相關談判仍會持續。
肯納格研究指出,多哈會議流局並不讓人太過意外,畢竟要所有主要產油國同時凍產絕非易事,更何況,即使順利達成凍產協議,石油供過於求問題也不會立即解決,充其量只能改善市場情緒而已。
馬銀行研究同樣相信凍產其實不足以完全解決供求失衡問題,石油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減產量。
「估計供求失衡情況最快也得拖到2017年方能改善。」
達證券研究估計,凍產失敗可能造成布蘭特油價回落至每桶40美元以下水平,但相信即使主要產油國未來達成董協議,油價也不太可能大漲,畢竟目前油價已從幾個月前谷底反彈了將近60%。
油價很難回到50美元以上
「我們預測油價很難回到50美元以上,因這將吸引美國葉岩油產能重投市場,畢竟沙地抑制葉岩油的策略已經看到回報,上周數據顯示葉岩油每日產量已減剩900萬桶,是2014年10月以來新低水平,原因是許多生產商不敵現金流壓力而棄產,沙地不太可能在此時收手。」
油氣股首當其衝
凍產會議流局,油氣股首當其衝,周一再掀賣壓;不過,分析員雖繼續謹慎看待油氣業前景,卻認為若油氣股因凍產失敗而陷入超賣,短線交易機會將跟著湧現。
由於國際油價大跌,馬股油氣股周一整體陷入調整,惟跌勢不算嚴重;其中,領域巨頭沙肯石油(SKPETRO,5218,主板貿服組)賣壓最明顯,全天跌9仙至1令吉78仙,阿瑪達(ARMADA,5210,主板貿服組)則跌1仙,以71仙收市,再創歷史新低。
科恩馬集團(KNM,7164,主板工業產品組)、貝利賽(PERISAI,0047,主板貿服組)、環境海事資源(ALAM,5115,主板貿服組)、標誌岸外(ICON,5255,主板貿服組)等較受關注的低價油氣股也整體趨弱,但賣壓不顯著,跌幅僅介於0.5仙至1仙之間。
馬銀行研究預見,由於油氣業基本面無重大起色,油氣股將繼續陷於短線交易格局,看好的股項包括沙肯石油、阿瑪達和雲升控股(YINSON,7293,主板貿服組),小資本油氣股方面則看好科恩馬集團。
無論如何,由於油價大跌造成的撥備風險已開始反映在油氣公司業績上,加上訂單填補緩慢,觀察家估計投資者可能繼續規避油氣股,尤其是在接近財報季的時候。
上周凈買3.6億
外資加碼步伐放緩
上周,外資連續第9周凈買馬股,惟凈買額進一步下滑至3億6千460萬令吉,加上參與率下滑,顯示外資對於是否繼續吸納馬股有所猶豫。
納入上周凈買額,外資今年至今在馬股的凈買額進一步增至63億令吉,繼續收復過去兩年合計流出的260億令吉。
MIDF研究提供的數據顯示,外資上周的參與率下滑13%,日均交易值只有8億3千300萬令吉,是今年至今新低紀錄。
本地機構則繼續趁著外資回流,脫售手上持股套利,數據顯示本地機構上周共凈賣出價值3億5千600萬令吉股票,但參與率繼續高企於20億令吉以上水平,達21億令吉。
無論如何,由於綜指企於8個月高點,本地散戶繼續謹慎行事,上周凈賣出840萬令吉股票,是過去7周來第6次凈賣馬股,顯示整體情緒仍趨向負面,加上參與率偏低,只有5億7千600萬令吉,散戶暫無回歸馬股的跡象。
亞股全盤皆墨
日股重挫3.4%
多哈協議破局,帶動油價重挫,加上熊本大地震重創日本工業,亞洲股市周一全面大跌。
日本股市成為重災區,日經225指數時下跌572.08點或3.40%至16275.95點。
中國、香港和菲律賓股市的跌幅也超過1%,其中上海綜合指數跌44.46點或1.44%至3033.66點,香港恒生指數挫154.97點或0.73%至21161.5點,菲律賓股市也跌1.06%至7243.40點。
分析師認為,油價作為亞洲股市的重點風向指標,油價大幅下挫絕對會拖累亞股。多哈協議的破局,主要還是源自於沙烏地阿拉伯及伊朗在中東的競爭態勢過於激烈有關。
日本大地震不僅帶來重大傷亡,也重創了日本的工業,包括本田、索尼等公司都宣布九州地區的生產線全面停工,出口類股全面重挫。
瑞士信貸日本證券銷售主管史提芬沃羅表示,「我們看到一場由負面因素構成的完美風暴,負面因素加劇了人們的擔憂情緒,凸顯本已非常敏感的市場信心所面臨的風險。」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