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時的他瘦得像小猴子一樣,想不到個性自卑又不帥的他竟會影響整個電影圈,成為大腕演員!
01
1957年4月19,北京某醫院。
「要大人還是要小孩。」
葛存壯思前想後,萬般無奈之下,簽了字:「要大人。」
幸運的是,分娩過程很順利,大人小孩都保住了,只是這個小孩看起來十分的瘦弱。
一個月後,這個小孩依然瘦巴巴的,看著像個小老頭,擔心以後孩子的健康,葛存壯為此憂心忡忡。
憂啊~憂啊~,「葛憂」,名字就這麼來了。
後來經北京電影製片廠的一個領導建議,把「憂」改成了「優」,「葛優」這個名字,才確定下來。
02
由於身體原因,葛優從小性格就膽小、內向,經常被同齡人欺負。
即使被欺負,也不和家裡說,自己慢慢就調解了,從小心態就好。
一次葛優被一群大院小孩欺負,破天荒的掄起書包自衛,無意中打傷了兩個小孩。
等葛優回到家裡的時候,受傷小孩的家長也就找上門來了,口笨的葛優也不知道如何辯解,就這樣被母親訓斥了一頓。
被訓的葛優心裡很是委屈,明明是他們想打我,年少的葛優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他把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挪到了地上,但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排的整整齊齊。
這種內心的自卑與克制,伴隨也造就了葛優的一生。
03
此時的葛優對演戲卻不怎麼感冒,也可以說是不敢。
在爸爸葛存壯的片場裡,讓葛優當個小群眾演員,負責起鬨,葛優都不敢嘗試。
但那些年輕演員還是給葛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常常看到有些年輕演員穿著軍大衣在廠裡過,覺得特別羨慕。」
電影廠大院裡的生活,父親的片場裡點滴,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小葛優。
04
葛存壯,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
1997年,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葛存壯的演藝生涯從1949年開始,在那個年代裡,電影裡只有英雄與壞蛋之分,沒有第三者。
演技出眾的葛存壯,由於相貌平平,一生被迫演了無數壞蛋。
但在那時,演壞蛋是沒有出路的。
所以,葛存壯寧願讓葛優去農村餵豬,也不願葛優踏入沒有出路的演藝圈。
葛存壯心裡清楚,那時候的葛優,身板、長相和氣質,遠不如自己當年。
05
1976年,19歲的葛優去了昌平的一個農村,插隊餵豬。
給豬打料,替豬餵食、幫豬看病,即使只是一個餵豬的活,葛優做的也比其他人要認真細緻很多。
後來葛優報考文工團的時候,農村大隊隊長因為餵豬的事還專門來找過葛優,因為接替葛優給豬餵食的人,餵豬豬都不吃。
身在餵豬的葛優,心裡卻一直有一個演員夢。
1979年,全國藝術院校開始招生,葛優請假回到城裡,把北京能報考的演藝團隊都跑了一遍,一口氣報了八個團體。
毫無例外,八個團隊沒有一個要他。
甚至一次考試,葛優剛敲開門,主考官說:「送外賣的去別的屋。」此時的葛優,全身上下看不到一點演員氣息。
06
求藝路上的挫折深深折磨著葛優,八連敗讓葛優本就單薄的身體更加消瘦。
葛存壯看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很是心疼,就問葛優,「你真想吃這碗飯啊?」
葛優認真的點點頭,「特別想!」
葛存壯當時和全總文工團有些聯繫,就讓葛優報考了全總文工團。
為了讓葛優順利考上全總文工團,父親又找了一個人幫助葛優準備文工團的面試考核。
「你會演什麼,莎士比亞的戲劇能背兩句嗎?」
「不會。」
「老話劇台詞呢?」
「不會。」
「那你擅長什麼?」
「餵豬!」
「好,那我們就排個餵豬的小品。」
就這樣,在這部餵豬的小品中,憑藉近乎完美的逼真表演,葛優敲開了演藝界的大門。
07
之後近十年,不管話劇還是電影,葛優一直在跑龍套,不痛不癢的小角色。
這似乎印證了葛存壯當年的猜想,自己的兒子根本不是演戲的料。
母親想讓葛優改行當攝影,因為覺得他當演員可能沒什麼出息。
但葛優的心態始終保持得很好,一邊跑龍套,一邊琢磨戲。
「也沒有說沒演主角就怎麼著,心裡挺平和的,也沒那麼多奢望。只是覺得已經幹上演員了,就挺不錯的了,慢慢找機會唄。」
08
1988年,機會來了。
導演米家山正在為電影《頑主》選角試鏡,無意中發現了葛優,於是讓葛優試鏡。
葛優的外形與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筆下那種「冷麵熱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
他扮演的形象顯得輕鬆、到位。
31歲的葛優,第一次成了螢幕上的主角。
從此,片約不斷。
1991年,主演電影《過年》,獲得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92年,主演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獲得第1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1992年,主演電影《大撒把》,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1993年,主演電影《活著》,獲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演員。
09
葛優剛拿坎城影帝那會,心態有點膨脹,就接了《寇老西兒》來演。
結果,他演砸了,被觀眾評為當年最差男主角。
葛優每次接受採訪說到這部戲,都自認演砸了。
父親葛存壯也罵他:「你怎麼能演寇老西?寇老西是誰,是當朝宰相,他就算回家也有自己的風度舉止。你演的水不啦嘰,當然不行。」
從那之後,葛優對選角就變得很謹慎,也很少接這種角色。
10
1997年,馮小剛在為新電影《甲方乙方》選角。
看過《頑主》的馮小剛,認為葛優是新電影主角的不二人選。
為表誠心,馮小剛與王朔在雨裡淋了四十多分鐘才等到外出回來的葛優。
一拍即合,從此,「馮氏賀歲片」成為中國人過年必看的喜劇大片。
葛優也從此開啟自己長達十幾年的賀歲片時代,成了名副其實的賀歲片之王。
1998年,《不見不散》上映;1999年,《沒完沒了》上映;2001年,《大腕》上映;2003年,《手機》上映;2004年,《天下無賊》上映;2008年,《非誠勿擾》上映;2010年,《非誠勿擾2》、《讓子彈飛》、《趙氏孤兒》;2013年,《私人訂製》上映,葛優一人撐起了整個電影市場的賀歲檔。
11
《非誠勿擾》裡有一段葛優和舒淇的對手戲,葛優飾演的秦奮對著舒淇飾演的梁笑笑回憶自己前女友出國、自殺的經歷,從相識到相愛、從信誓旦旦到無奈放手、從期待重逢到生死相隔,其中的興奮、甜蜜、害羞、無奈、悔恨、悲憤,各種情緒交叉在一起。
戲開始之前,舒淇就犯嘀咕,這得演多少回才能過啊。
沒想到戲開始之後,葛優一氣呵成。
六分鐘長的片段,導演沒有喊停一次。
有過經歷的人都知道,這段有多真實;演過戲的也知道,一氣呵成,有多難。
12
拍攝《卡拉是條狗》的時候,葛優已經是影帝級的演員了。
為了知道真正的工人生活是什麼樣的,葛優就去工廠蹲點、觀察工人的一言一行。
「工人下班時是很累的,走路不是把腿直接送出去,而是把胯先送出去。」
「我曾經穿著這身衣服到北京二七機車廠轉了一圈,沒人把我認出來。」
即使葛優憑藉這部戲拿了最佳男主角,但葛優仍在較真:「其實普通工人並不全是這樣。我把皮膚曬黑後,到二七機車廠一看,不對,那裡的工人大多很白,因為工人平時都在車間,他們也不像我黑瘦,你別說,胖子還不少。所以,我們對現在工人的理解還是有偏差的。說實話,我現在的生活,離老二這樣的平民生活有距離,我多少年沒擠公共汽車了。」
後來,《卡拉是條狗》在柏林電影節參展,放映完後德國一個觀眾問,主角是不是找業餘演員來演的。
看不到任何職業演員的味道,這是對一個職業演員最大的褒獎。
13
拍攝《趙氏孤兒》,和葛優對戲的「小趙孤」是第一次演戲,從小在國外長大,中文都不會說幾句。
在片場時,每到他演,葛優就在一邊看著,一邊琢磨著,又驚又嘆地問陳凱歌:「你說他怎麼這麼能演呢!我真得學學。」
因為琢磨戲,琢磨怎麼演才最接地氣,葛優經常失眠。
最嚴重的時候,50天有45天是吃安眠藥入睡的。
此時的葛優,手中已經握有八座影帝獎盃。
《趙氏孤兒》開拍的第一天,劇組中午聚在一起吃飯,葛優拿出一個自備的精緻飯盒、筷子,悠然自得地吃了起來。
一邊的黃曉明看到了,悄聲對導演陳凱歌說:「你看,葛大爺多會享受!」
陳凱歌答:「葛大爺這不是在享受,他是打算當一輩子演員的人。」
14
《大腕》拍完後,《紐約時報》的人想採訪他,葛優推說有事一再謝絕。
朋友問他:「你有什麼事?」
他說:「去大鐘寺給父母家的陽台買塊地板革。」
朋友說:「這事我們幫你辦了。你還是接受人家的採訪。《紐約時報》的影響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文章登出去對你在海外的發展非常有利。」
葛優說:「咳,我到海外發展什麼去呀?我連英語都不會說,我把中國的觀眾伺候好了就成了。讓他們省了這份心吧。」
只要沒戲拍,葛優都會在家裡陪妻子,總和賀聰搶著洗衣、做飯、拖地板。
有朋友勸葛優說:「你都多大的明星了,幹嘛不請個保姆?」
葛優卻說:「僱一個生人老在眼前晃悠,我覺得彆扭,那多影響我們夫妻親密啊。」
正常情況下,葛優和賀聰每天至少都要下廚一次。
作為演員,只能伺候家人,不能批評觀眾。
15
葛優走路都是平視前方,面無表情,一旦被影迷認出,他一定會在瞬間換上笑容,甚至於哈下腰簽個名。
一次葛優和馮小剛一起外出辦事,路遇一個年輕人圍著他倆轉了幾圈,把葛優看的都發毛了。
後來年輕人試探性地說:「葛優吧?」
葛優點點頭。
年輕人慌忙摸遍口袋,想讓葛優簽名,可摸了半天也只找到一張皺巴巴的白紙條。
年輕人不好意思說:「對不起,只有這張紙。」
葛優笑呵呵地說:「沒關係,不是借條就行。」
年輕人走後,馮小剛感嘆說:「換個演員都不一定有你這麼樣的耐心啊!你怎麼就能做到對所有影迷都這麼客氣?」
葛優認真地答道:「這事是這樣的,對我吧,也許是第五萬次,對他吧,這是第一次。」
曾經看到這麼一個故事:海水將大量海星衝上沙灘,當海水褪去的時候,沙灘上就留下了成千上萬隻海星。
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撿海星,然後一個個丟回海裡,一旁的老者看到了,對小男孩說:「小朋友,你看看這整個沙灘的海星,你這樣並不會改變什麼,誰會在乎啊?」
小男孩低頭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但是這隻在乎。」
說完把手中的海星丟向大海,所謂赤子之心,大抵如此。
16
一次娛樂盛典的後台,剛領完獎的郭德綱有說有笑;剛調侃完李玉剛,轉身就埋汰了王寶強;見了葛優,郭瞬間恭敬起來,忙上去握手致意:「您來啦」
「您快坐!」
「哪天我請您,請您咱們好好聊聊。」
說著高抬伸手,欠身與葛優握手,連說了兩句「得嘞!得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如今的演藝圈能讓郭保持這樣的態度,鳳毛麟角。
因為認真,所以不敢造次。
17
葛優塑造的經典角色,清一色的基本都是些小人物;對於小人物,葛優的塑造形象辦法就是體驗,不停的去觀察、琢磨。
工人,我可以去體驗;農民,我可以去體驗;無賴,我可以去體驗。
但是宰相,我上哪體驗去;皇帝,我又上哪體驗去?所以大人物,葛優多多少少總有些吃力,給觀眾的感覺也是不接地氣。
葛優能有今天的成就,少不了那股琢磨勁。
18
李冬寶在《編輯部裡的故事》裡曾說:打在胎裡,就隨時可能流產,當媽的一口煙,就可能整成畸形;長慢了,心臟缺損,長快了,六指;好不容易扛過十個月,生出來了,一不留神,還得讓產鉗把腦門夾扁了;都躲過去了,小兒麻痺、百日咳、猩紅熱、大腦炎,還在前面等著咱們;哭起來嗆奶,走起來摔跤,摸水水燙、碰火火燎,是個東西裝上,咱就是個半死;鈣多了不長個,鈣少了羅圈腿,總算混個飯吃能出門了,天上下雹、地下跑汽車,大街小巷是個暗處就躲著壞人,你說趕上誰都是個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個殘疾。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生命坎坷,「歪瓜裂棗」的人,卻成了中國內地最頂級的男演員之一,
贏得了無數榮譽,諸多後生終身也難以望其項背。
在演藝真人秀氾濫的今天,憑藉不需要的演技耍寶賣萌就能獲得超高收入;葛優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之心,拒絕了無數邀請。
「我只是一個演員,我不想當明星,我還想留著我的人氣用在角色裡,多演點電影呢。」
19
有趣的是,去年夏天,「葛優躺」卻獲得了超高人氣,並且持續了一整年。
而「葛優躺」的出處,是1993年葛優客串《我愛我家》中的一個「二混子」季春生。
季春生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
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季春生曰:「然。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隨後而出的「京城四癱」,與「葛優躺」相比, 就是人籟和天籟的區別。
沒有什麼私生活八卦來增加曝光量,單用角色、作品就讓人記住他,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幾乎不可思議。
一個不爭的人,卻達到了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地步。
20
很多年前,作家史航在專欄上提問:「葛大爺看自己的電影會笑嗎?」
多年後,葛優說「會,真的會。但多數是不笑的,我會琢磨自己的表演。」
周星馳評價葛優:「他的演技很棒,而且什麼樣的角色都能演得很好,演員就該像他這樣。」
馮小剛評價葛優:「他可以把任何角色演得非常真誠,看不出裝傻和賣弄做作的感覺。」
「葛優就是有這種就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本事。」
問道,在於專而久,在於聚焦,從內到外,不斷的反芻,表演也不會例外。
「有的時候我在家裡想,我怎麼就當了演員了?」
其實葛優並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只是葛優用他的認真與真誠,去做了一個演員本該去做的事。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對不起,我是一個演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1/node17118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