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印記原來還有這麼多要求?貴是有道理的

日內瓦印記(Geneva Seal)源自1886年制定的《日內瓦法則》,目的是保證鐘錶的原產地與工匠的技藝。日內瓦印記只頒發給在日內瓦地區製作的鐘錶,只有攜帶手工打造並自動上弦的機械機芯的鐘錶才能獲此殊榮,在機芯的夾板上刻印著"鷹與鑰匙"的徽章標誌(如圖) ,雖然未獲得日內瓦印記的不見得就不是好表,但符合日內瓦印記的標準卻幾乎可以代表製表工藝的最高級別的精良。《日內瓦法則》經過多次修改,目前共有12條規定,規定了機芯的製作標準,雖然有些部分純粹是為裝飾而製定,比如,所有鋼製零件的邊緣必須經過打磨,切面順滑,螺絲頭要打磨或經過修圓,而所有的可見的邊緣與狹縫必須去角;活動齒輪須經人工修飾再以黃楊木打磨光亮等等。雖然這12條法則並不為每一位製表大師或製造商所認同,但還能充分顯示該手錶完全仰賴人工完成。

對於廣大的中國同胞們來講,選擇一枚腕錶最先考慮的可能是「瑞士製造」,但是今天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用「瑞士製造」的標籤來判定一枚腕錶的質量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僅僅代表機心組件的50%以上為瑞士原產,組裝和檢驗。而用於腕錶檢測的另一標準,日內瓦印記卻在機心之外的其他手錶部件做了更多要求。

在1880年為第一枚「瑞士製造」腕錶制定了標准後,日內瓦州大議會和政府在日內瓦鐘錶製造社團要求下設立了一個特許手錶監控中心,於1886年11月6日正式為日內瓦印記(Poinçon de Genève)設立基本標準。申請日內瓦印記的品牌必須位居日內瓦,而且裝配和檢測工廠也同樣在日內瓦。日內瓦印記在腕錶的零件、軸承、游絲、運轉輪系、擒縱機構上都做出了相關規定。

1、鋼製零件

日內瓦印記認證要求腕錶的所有鋼製零件必須拋光削角、紋路筆直、表面平滑或平整。螺釘頭必須拋光或磨成圓形粒度,邊緣和凹槽都要削角拋光。其實這一規定的出發點在於確保腕錶更加耐用,以為打磨光滑有助於減少摩擦,防止細小的金屬銼屑因摩擦而散落至機心。

2、寶石軸承

腕錶軸承承受載荷很小,但要旋轉精度高、靈敏度好、使用壽命長。寶石具有摩擦數小、硬度高、耐腐蝕、熱膨脹係數小、抗壓強度高性能,能滿足腕錶軸承的使用要求。日內瓦印記標準要求腕錶所有機心的運轉輪系和擒縱機構都必須裝配寶石軸承,而且孔內必須拋光,與齒輪接觸的寶石必須半明亮並有拋光槽。寶石的精整加工有利於增加潤滑度(機油更容易擴散),這樣一來對於延長組件的壽命有很大幫助。

3、游絲

游絲是表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表的動力來源,用以控制擺輪做等時往復運動。日內瓦印記的標準規定腕錶游絲必須由一個溝槽板和圓頸圓帽的雙頭螺栓固定,這個規定保證了鐘錶走時的精度。

4、運轉輪系

日內瓦印記同時規定,運轉輪系的齒輪環邊及其支撐樑都必須削角(齒輪側面厚度小於0.15毫米),並配有拋光槽(拋光槽為厚度小於0.15毫米的齒輪而設)。驅軸桿和齒輪表面都必須打磨處理。這有助於減少摩擦,並防止細小的金屬銼屑因摩擦而散落在機心裡,確保腕錶更加耐用。

5、擒縱機構

擒縱機構的功能可以從兩方面理解:擒,將主傳動的運動鎖定;縱,就是開啟主傳動鏈運動,將勢能轉化,從主傳動鏈中取回一定的能量以維持震盪系統的工作。擒縱機構是現代機械鐘錶的核心,最初的擒縱機構誕生於15世紀,之後逐漸進化到現在的各種樣子。日內瓦印記對於擒縱系統則要求擒縱齒輪厚度不得超過0.16毫米(如果機心直徑小於18毫米,齒輪厚度則不得超過0.13毫米),齒輪的固定表面必須拋光。槓桿的角度必須由固定型夾板限制,而不是銷釘或螺栓。

綜上所述,所有的要求都有利於腕錶走時精準,同時延長使用壽命。隨著製表業的擴張,日內瓦印記的目的是將日內瓦與鄰國法國、瑞士汝山谷和汝拉地區手錶製造商生產的腕錶用質量加以區分,不管制定此規則最初的目的是什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才是受益人,通過它我們能夠保證購買到一塊質量上乘的手錶。

不過,遺憾的是,所有標註「日內瓦印記」的鐘錶品牌都是日內瓦鐘錶品牌,這一標記無疑對非日內瓦鐘錶品牌不公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9582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