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玻璃」剛推出時,被作為熱炒款式一貨難求,一度曾經飆升到十餘萬港幣,即使普通的黑面也都曾經到達過六、七萬的炒價,而今又重新回歸了定價。但古董的Milgauss由於產量稀少還是很有收藏和炒作價值的。
* 本文內容版權歸表態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老表迷pp (新浪微博:@麵包哥啊)
鐘錶鑑賞家和資深評論家,中國勞力士第一人,表態網出品人。曾與鍾泳麟先生共事並擔當中國最大鐘錶論壇總版主與意見領袖,著有《勞力士大全》、《歐米茄投資購買指南》等多本著作,在中國歷代鐘錶媒體發表的鐘錶評論影響今天國內眾多腕錶愛好者的收藏觀,被譽為中國最權威的勞力士百科全書。
Milgauss的源起,和現代工業電氣化有著莫大的關係。
上世紀40-50年代,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技工人員甚至普通人群暴露在充滿電磁的工作環境之中,譬如發電廠、大工廠、鐵路機車頭等等。當時人們所配戴的傳統機械手錶在超過60到70 Gauss(以德國物理數學及天文學家Carl Friedrich Gauss 命名的電磁力單位)的電磁環境中,便會開始受到電磁影響,嚴重影響走時的精確性,而當電磁強度超過1000 Gauss 時,機芯就完全停止不動了。
這時候,一款可以避免磁力干擾的手錶便應運而生。當年的手錶工程師設計了兩種方式:一是用防磁的軟鐵製作成一個外罩;另外一個方式,乃是從內部解決磁力影響的問題。
勞力士最早的專業防磁表Milgauss 6541
1958 年,Rolex(勞力士)發表了全新概念的Milgauss 腕錶。根據要求,Milgauss能在電磁力高達1000 Gauss 時依舊能準確行走如常。Milgauss 的命名便是由Mille(一千)與Gauss合併而成,代表其可抗1000 Gauss電磁的能力。最早期的Milgauss ,編號為Ref.6541,是典型的運動表風格。
1962年開始,最令人熟知的Milgauss Ref.1019登場。如果說沒有外圈刻度的6541是一個罕見的過渡的話,1019則是一個正式推出的版本。1019在當年的產量也並不大,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為過於專業指向,普通消費者並不追隨,其二是因為大型的尺寸在當年並不很受歡迎。在二十餘年的生產期後,Milgauss斷然停產,為世人留下一段塵封的記憶。
勞力士Milgauss 1019,更為表迷們所熟知
2007年,在瑞士的Basel(巴塞爾)年度展會上,Rolex公司推出了採用全新游絲的Milgauss閃電針,編號Ref.116400,一共三款,分別為普通黑面、普通白面和GV黑面,而這款GV黑面Milgauss在中文區,更多被戲稱為「綠玻璃」。
勞力士Milauss閃電針GV黑面款,表迷暱稱之為「綠玻璃」
「綠玻璃」的設計和製作都非常獨特,從九十度正面觀察表面,不會察覺有綠色,但從側面看,則玻璃邊緣會有一道綠色散出,特別是在室內,那種綠色更為強烈。
從側面看,則玻璃邊緣會有一道綠色散出
Milgauss閃電針搭配了40毫米的外殼,內部裝載了搭配防磁游絲和順磁性材料製作擒縱輪的,編號為Cal. 3131的全新機芯。
勞力士Cal. 3131機芯
而位於內外之間的,則是此前從來沒有在勞力士上出現過的,被叫做「Faraday Cage」的鎖死防磁內殼。這個內殼不但有螺絲鎖緊的,綴寫象徵磁量密度的「B」的第二層後蓋,還有覆蓋於機芯面盤下的一層專業的防磁包括,真可謂是「金鐘罩鐵布衫」。
勞力士專利的藍色Parachrom防磁游絲
搭配單扣式Easylink Extension,Easylink Extension 隨時可把錶帶放長,不用左拆右拆,一個動作已包括打開保險扣和錶帶;當手指拉開扣鎖,首先啟動第一組小扣,用力拉開,錶帶才正式開啟。這種設計比Double Lock方便之餘,也可減少保險扣的損耗。
錶冠鐫刻勞力士logo
剛剛推出的時候,「綠玻璃」被作為熱炒款式一貨難求,一度曾經飆升到十餘萬港幣,即使普通的黑面也都曾經到達過六、七萬的炒價,但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推進和產量的不斷增大,綠玻璃又重新回歸了定價。這也充分說明現代在產的勞力士款式,炒作的風險還是蠻大的,但古董的Milgauss由於產量稀少,還是很有收藏和炒作價值的。
(特別鳴謝watchanish、watchrecon圖片支持)
勞力士蠔式恆動Milgauss
錶殼尺寸:直徑40mm
錶殼材質:精鋼
機芯:勞力士Cal.3131機芯,防磁罩保護功能
振頻:4赫茲
動力儲存:約48小時
防水:100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9351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