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偷偷給迪通拿升級了,沒有告訴任何人!

勞力士於2000年推出重新演繹的宇宙計型迪通拿腕錶,搭載品牌自產4130導柱輪機芯,採用更優秀的垂直離合裝置,棄用了原來Valjoux機芯和Zenith的水平離合裝置,這個嶄新方式按此運作原理進行,將兩個相互層迭的圓盤直接摩擦接觸,從而帶來顯著的優勢─ 運轉完美順暢的計時秒針可在按鈕按下時極為精準地開始或停止運轉;同時,計時功能即使長時間運作,依然不會對腕錶的精準度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除了變革最明顯的垂直離合裝置外,在4130型機芯上,勞力士工程師還進行了其他的改變:

1.計時機械結構的零件數量減少60%,尤其簡化了分鐘與小時計時盤系統。2.利用離心螺絲調校計時腕錶的專利技術,可將調校次數由五次減少至一次。

3.裝配更大型的主發條,從而將動力儲備由50小時提升至72小時。

4.自動上鍊機械結構的效率大幅提升,採用新一代的自動環回輪系統後,雙向上鍊效率更為顯著。

5.較大型的平衡擺輪配備採用微調螺絲的勞力士測微調校系統,令機芯精準運行。為配合勞力士機芯的結構,平衡擺輪安裝於擺輪夾板上,並固定在兩邊來提高抗震力。

6.完全由勞力士研發、製造並取得專利的Parachrom 游絲。Parachrom游絲以鈮和鋯合金製成,的質量可有助抵禦干擾,大幅提昇機芯的精準度,而且不受磁場影響。即使面對溫度變化,依然極為穩定, 絲毫不受腕錶日常佩戴時的小震動影響,同時較傳統游絲精準10倍。

前面講的一堆都是老掉牙的內容

今天要講的勞力士偷偷給迪通拿升級了,卻沒有告訴任何人。連勞力士的官網都沒有發布!

上圖乃勞力士迪通拿4130機芯的結構圖,當計時功能啟動時,圖中的垂直離合器便會瞬間帶動計時秒輪齒輪,進而帶動計時分針齒輪和計時小時齒輪。

整個計時功能的實現都是通過齒輪的傳動而完成的。

兩個齒輪嚙合傳動時,它們的齒尖理論理論上應該無側隙,但實際上為了補償由於加工、安裝誤差及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尺寸變化,以防止被卡死,在輪齒的非工作面必須留有一定的齒側間隙,齒輪傳動機構都有側隙存在,側隙用來防止由於誤差和熱變形而使輪齒卡住,並且給齒面間的潤滑油膜留有空間。

但是,齒輪間的側隙的存在會帶來不少的缺點:

1.產生齒間衝擊,影響齒輪傳動的平穩性。

2.導致秒針對不准刻度。

3.加大齒輪間因受力而產生變形、磨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勞力士的工程師於2009年申請了一項專利,研發.生產了這種特殊齒輪。

這種特殊的齒輪簡單一點形容就是將每一個齒都演變為三個彈簧鐵片,利用其彈性可以讓這個齒輪更好地與其他齒輪相互耦合,進而減少齒輪間隙。

下圖為老版本的4130機芯,圖中紅圈處採用傳統的銅齒輪:

下圖為新版的4130機芯,圖中紅圈為銀色的新齒輪:

兩代齒輪對比:

雖然這種全新的齒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加工工藝要求水平高。大家可以想像,在寬度不足0.5毫米的齒尖上分出三個規整的薄片是何等的困難!

在這裡,勞力士使用了LIGA工藝,LIGA工藝是一種基於X射線光刻技術的MEMS加工技術,主要包括X光深度同步輻射光刻,電鑄制模和注模複製三個工藝步驟。由於X射線有非常高的平行度、極強的輻射強度、連續的光譜,使LIGA技術能夠製造出高寬比達到500、厚度大於1500 μm、結構側壁光滑且平行度偏差在亞微米範圍內的三維立體結構。

LIGA工藝目前勞力士.精工.法蘭穆勒都在使用,只是勞力士不僅將這項技術用於擒縱系統的處理,而是還用在了難度更大的齒輪輪系。

經過這樣的革新,迪通拿腕錶齒輪間的傳動更加平穩,計時準確度提高。秒針歸零時,更能對準刻度。另外,整個機芯的耐用程度提高,達到勞力士只需5年以上一保養的水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9351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