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瑞士鐘錶王國的起源

瑞士為什麼會誕生那麼多經典的名表而成為幾個世紀的鐘錶王國?這其中涉及到宗教,國家,歷史,戰爭等多重機緣。作者帶你追根溯源...

鐘錶發源地: 法蘭西,歐洲鐘錶的搖籃

瑞士鐘錶的歷史永遠也逃脫不掉另一個國家的影子,那就是法國。整個歐洲作為世界製表的搖籃,法國即是歐洲製表的搖籃。1305年,法國人製造出第一台報時鐘,機械鐘錶的發明,為人們生活生產提供了有節奏的規劃和安排。

博韋大教堂內的鐘樓大鐘(1305年造)

中世紀的宗教改革孕育了瑞士鐘錶業

16世紀末,法國的宗教改革導致了一場大屠殺。當時改革的領袖加爾文帶著追隨他神學理念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亡至瑞法邊境的Besancon城,在當時的法國,這是一座以鐘錶業聞名的工業城市。為了維持生計,這些逃亡者,選擇到他們熟悉的鐘錶工廠工作。

但是好景不長,宗教不斷掀起的衝突,使一些優秀的鐘錶匠人流散到旁邊的瑞士,從而帶去了製造鐘錶的技術。將法國的製表技藝與瑞士本土的金銀首飾技藝融合,演變出了士的製表工藝。從此,瑞士製表業從靠近法國的日內瓦向外不斷擴散,主要沿著汝拉山脈一線向東北蔓延,一直蔓延至整個瑞士北方,並得以延續發展。

18世紀的傑出製表匠

1747年出生於瑞士納沙泰爾的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他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居住在法國巴黎,作為當時最頂級的鐘錶匠,專門為皇家貴族政要製作腕錶貴。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崙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都是他的客戶。他也是「陀飛輪」(tourbi1on)的締造者。由此,不難看出,瑞士和法國在鐘錶製造領域的淵源。

Abraham-LouisBreguet畫像

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製表業大變革

1825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熳發,鐵路交通遍布在歐洲和美國,由於各地的時差對商貿往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美國,歐洲設立了標準的時區系統。因此,大大催生了各國家各行業對鍾表的需求,這對歷經一個多世紀鐘錶業大發展的瑞士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十九世紀初,瑞士的鐘錶產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二,遠超英法。

兩次世界大戰助力瑞士鐘錶業空前繁榮

戰爭不僅帶動軍火和軍工重型半備產業,「免手提」的腕錶在戰爭中顯得尤為重要。一戰以後,腕錶普及到民用,腕錶的產量超過了懷錶。戰後各國的休養生息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對於時尚有了重新的定義。此時的腕錶已不僅僅是一個計時器了,更是一件精緻的首飾。各種形狀和造形的腕錶應運而生。而彼時的瑞士腕錶,已把懷錶所具有的計時、日曆、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2015年有國外媒體報導,二戰傳奇人物、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 Arthur)戴過的「Jaeger-Lecoultre Reverso」腕錶,在瑞士日內瓦拍賣,成交價遠超預期,高達7萬瑞士法郎(約576400港元)。該鋼表於1937年出廠,是一款長方形經典的腕錶,大小為23毫米乘38毫米,至今仍在生產。錶盤可以翻轉,以保護玻璃面免受撞擊;背面則刻有麥克阿瑟姓名的縮寫。

麥克阿瑟和他的瑞士腕錶

鐘錶之城:日內瓦

瑞士第二大城市,位於日內瓦湖西南角,知名鐘錶品牌有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伯爵、梵克雅寶等。

百達翡麗工廠大樓

日內瓦印記

1886年出台的「日內瓦印記」是一個對質量和技藝的地區性認證,目的是為了保護日內瓦地區的手工藝傳統、生產線而誕生。想獲得此印記的前提就是「必定為日內瓦聯邦範圍內組裝及微調的機械機芯」,總體來說「日內瓦印記」是一個對於「美觀」的高標準要求。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羅傑杜彼,其每一款腕錶都擁

有「日內瓦印記」。

正文結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9299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