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沙,鋪與不鋪,鋪多少這些話題一直以來被海水屆愛好者關注。

底砂之我見

底沙,鋪與不鋪,鋪多少這些話題一直以來被海水屆愛好者關注。

我拜讀了不少相關文章,其中意見也各有千秋並不統一。這篇文章不推薦大家選擇任何一種方式,只分析個自的特點。

首先,海水缸底沙分為三種形式

1、無底沙

有些人也叫它裸缸或裸底缸。大家都知道無底沙是為了利用大水流(由主泵提供的主水流)來使垃圾在未分解前經由強大的蛋分排出系統外的一種方式。所以在下水與蛋分之間建議不要設立任何過濾物阻礙水流通過。這種無沙缸直觀上非常整潔乾淨,缸內懸浮物很少,水體透明度大,關鍵是因為水流徹底帶走了代謝物,營養鹽也相對較低。適合在生活中注重細節的人群、適合中小型缸。當然打理起來也稍微多費一些力氣。

2、薄底沙

採用5cm以下較細底沙鋪底的缸。這裡專門說一下,粗底沙鋪設的薄沙缸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後面給大家解釋。這種缸也需要較強的造流(造浪器提供的水流),來使水體穿透沙層又不至於將沙揚起是最好的效果。在這種系統下,底沙也將成為濾材的一部分,較細的沙粒表面積更大且不會存儲排泄物,所以建議用細紗。這個系統可以給水族箱提供更多的生物選擇,實現生物多樣性。且打理起來相對省力,即便沙層表面堆積污物也可以置之不理。沙層中的翻砂生物和硝化細菌會分解這些髒東西。同時沙層還會穩定水體的PH和KH,甚至會提供一些微量元素使珊瑚更健康。這種系統大中小型缸都適合,也是廣大漁友採用最多的系統。

3、厚底沙

顧名思義就是採用15cm以上厚度的混合沙粒鋪設缸底或單獨建立一個串聯在主系統下大量堆放沙粒的系統。這種系統只被少數人採用,原因很簡單,它的系統生成時間慢,維護需要相當的知識和經驗,初學者是無法掌控的。這個系統一旦生成,配合柏林系統和強大的蛋分再加上專業的滴定知識和技術是可以實現不換水的水族箱的。系統中完全形成一個獨有的生態結構,沙層可以製造營養養活微生物,又能將廢物華為氣體排出系統外,是非常理想的生態系統。適合懶墮人群,不需要喂食,不需要換水,只用補充自來水和滴定液就可以了。適合中大型水族箱。另外物種上也更加豐富。強烈不建議新手嘗試,真正厚沙系統形成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外帶精心維護和專業知識,稍不留神就會翻缸前功盡棄。

三種鋪沙方式各有特點,大家無需爭辯誰好誰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最為重要。

黑底沙美缸欣賞

黑色的底襯托著多彩的珊瑚,猶如珠寶盒中高檔黑絲絨布襯托著的明艷寶石,別有一番神秘美感。

註:非黑金剛沙,請勿隨意模仿

—END—

龍巔海水魚美女小編的私人微信:baliyuni

歡迎各位24小時對她騷擾

這種福利一般人我可不告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8180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