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長短到底多長最合適?不看真不知道
一、關於子線的長度,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一方面是個人的習慣,另一方面是考慮其它綜合因素,才能決定子線的長度,而往往我們在垂釣之前,是無法準確的判斷出所有因素,因此灑需要我們多問,勤觀察,多了解各方面信息,才能正確的選擇漂,線,餌,竿等。長子線的優點,餌的擺幅較大,魚的吃口好,距鉛墜較遠,隱蔽性好,同時不易斷,缺點是信號傳導損耗大,且傳導較慢。短子線的優點,傳導迅速,到位快且準確,信號最大,缺點隱蔽性不好,信號有時過多,判斷不易準確。1.春釣鯽魚,子線長度,20cm--25cm,因這時鯽魚越冬後,剛開始索餌,膽小但貪食,聚魚較慢,卻對活食較為敏感,在這個長度子線擺幅較大,上下鉤餌與子線間在落底前有個自然夾角,便於魚口的吸入,故中魚率較高,適用釣法為搓餌釣底,及搓餌釣接口等。2.夏初釣鯽,子線長度15cm--20cmm,因這時鯽魚吃口極好,只要把漂調準確,中魚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適用搓餌釣底或拉餌釣底。3.拉餌釣鯽,子線長度10--12cm,這時主要考慮魚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適用釣法拉餌釣浮。4.懸墜跑鉛釣鯽,子線長度5--8cm,為了增強信號傳導及靈敏度,這時一定要採用短子線。5.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採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信號,同時中魚後,還可提高子線強度。6.滑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信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於太低。7.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8.釣鰱,子線長度25--50cm。
還有很多情況下的子線不同長度的用法,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深水底層釣快鯽,15cm子線,淺水釣鯽12-15cm子線等等。
二、每一次外出釣魚,總是要帶上好多綁好的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子線很多付,而為了參加釣魚比賽去一個陌生的外地,對魚情,對水情都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我所帶的子線,會多出很多,這叫有備無患。
我所準備的子線,最長的有50厘米,短的只有10厘米,那是根據不同的魚情而綁的。
在線組的問題上,我曾經吃過很多苦,教訓很深刻:某年年秋天,我們一行七人去參加比賽,當時,我們在家裡研究規則得知,主線不得超竿長30厘米,那我們平時比賽用的都對頭。到那裡一比賽,當地的釣友在子線上長我們一段,那個釣場的池塘底部有一台階,3.6米的竿加線組不超長剛好沉在台級 上,而當地的釣友都用50厘米以上長子線,一下就放到台級下池底,就這樣,我在這一場比賽中不明不白就沒策了,輸的好冤哦!
我們當中還有人不服,可打開規 則一看,上面明明寫著,主線不超竿長30厘米,又沒說子線多少長,嘿嘿!從此以後,我的釣箱中,加長的子線再也不少了!後來,在外地一處釣魚,那裡駁岸很高,我用加長子線就釣的很舒服,溜魚抄魚都很方便。
下面,就根據我的經驗來分析魚情和子線的長短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在休閒釣魚過程中,使用最多的子線長度在15厘米_18厘米之間最好['15厘米'是指短的那根子線(以下類同),長的那根請加二個你所用鉤的鉤距],為何呢?
要知道,你在休閒釣中,大都以3_8兩的鯽魚為主,連帶鯿魚,草魚,青魚等,子線的長度在釣魚時,是根據魚的身高來決定的!
我認為:'針對 你的主攻魚類,根據你所釣魚的大小,能夠在一拖一觸兩根子線縫隙之間游過就行!'那樣的子線長度最好,不管你是釣啥魚都可如此做,主攻魚小就短一點,魚大就長一點。
如:你在釣鯽魚時,用15厘米的子線挺好,但用它釣青草魚就顯短了,到那時,你的子線應加長到30到35厘米以上才行,短了的話:1、子線易斷;2、隱匿性不好;3、操作不便。
而在釣魚比賽時,對子線的要求就要精一點,多一點,但也有規律可尋!(此也適用於野戰)。
一、根據魚的大小情況:魚小則短、魚大則長。
二、根據魚的滑口情況:滑口則短、生口則長。
三、根據魚的咬鉤情況:速度快則短、慢則長。
四、根據魚的泳層情況:水面則短、水底則長。
五、根據池塘水深情況:水深則短、水淺則長。
六、根據池塘喂餌情況:顆粒則短、麩類則長。
七、根據池塘肥瘦情況:水肥則短、水瘦則長。
八、根據池塘走水情況:走水快則短、不走則長。
九、根據池塘餌重情況:餌料輕則短、餌重則長。
十、根據天氣(季節)情況:夏天則短、冬季則長。然,在以上十點還未概括全部的魚情,希望在釣魚的過程中,活學活用,勇於創新,要敢於用新,才能出其制勝。
我以為,碰上以上每一種情況,請以15厘米為標準,二個鉤距為依據,加減你的子線長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