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外殼壓鑄成型取代大量CNC加工又將帶來行業一場震動?

手機外殼壓鑄成型取代大量CNC加工又將帶來行業一場震動?

當前金屬外殼手機的大部分都是全CNC加工出來的,但是在一塊鋁材上挖空,CNC耗時,加工量大,成本高;在原本非常薄的利潤情況下,各大企業想盡辦法降低成本,目前出現了幾種工藝,先上一張圖片,大家猜猜它們分別是如何加工的?

三類不同加工方式的手機中框

一、3類手機中框介紹

1.全CNC中框

全CNC工藝手機中框

全CNC手機中框是通過CNC加工中心將一塊鋁板銑成特定的形狀,這類中框質量最好

全CNC工藝有兩個比較大的缺陷:

1)工藝時間長,大概需要1個小時;

2)成本相對較高,有些甚至需要200塊錢。

2.雙金屬CNC+壓鑄中框

最外面金屬是CNC加工的,中間部分壓鑄成型的,壓鑄(英文:diecasting)是一種金屬鑄造工藝,其特點是利用模具腔對融化的金屬施加高壓。模具通常是用強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注塑成型。金屬的壓鑄類似塑料注塑。大多數壓鑄鑄件都是不含鐵的,例如鋅、銅、鋁、鎂、鉛、錫以及鉛錫合金以及它們的合金。根據壓鑄類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壓鑄機或者熱室壓鑄機。

雙金屬成型的優點:

1)縮短時間,例如:全CNC如果需要50分鐘,CNC+壓鑄成型可縮短至30分鐘;

2)節約成本,至少可以節約30%的成本。但是目前僅限在內部件;

雙金屬手機中框

3.全壓鑄中框

全壓鑄成型手機中框

全壓鑄成型手機中框是通過壓鑄成型得到的手機中框,其優點是:節省成本、節省時間;缺點是:中框外觀不好看,陽極氧化不容易;據了解,壓鑄直接陽極難題,壓鑄鋁的沙孔,流痕,紋路不一致,這幾個個問題能定將會給行業帶來巨大變革。

二、CNC+壓鑄成型為什麼還沒有被推廣?

既然CNC+壓鑄成型有這麼大的優勢,為什麼還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推廣?單一工藝的價格低,並不意味著,全製程可以減少成本!

我們先來看一個專業名詞:直通率。直通率指的是產品從第一道工序直到完成的成品的良率,是每個工序良率的乘積。下表為某款全CNC手機外殼的良率情況:

全CNC手機外殼的工序良率

工序

良率

衝壓

97%

CNC 1.2

95%

T處理

99%

注塑

95%

CNC 3.4.5

92%

拋光

92%

噴砂

94%

氧化

92%

高光

94%

鐳雕

99%

全檢

90 %

出貨

95 %

直通率

50.47%

由上表看出,即使每個程序的良率都已經非常高,某款全CNC手機的直通率依然很低,只有50.47%;也就是說,大概只有一半的手機外殼能夠合格。(也有例外,據說蘋果6手機的直通率可以達到92%)

三、壓鑄產品為什麼難以直接陽極氧化?

陽極氧化是在電解液中,以需要陽極的產品為陽極,以不鏽鋼、鉻等為陰極;在通電的條件下,使陽極氧化,從而使產品獲得陽極氧化膜的過程。其電解液以硫酸最佳。

1.硫酸陽極氧化對鋁合金材質的限制

1)合金中非鋁元素會使氧化膜質量下降,純鋁的陽極效果最好。鋁合金材料要想獲得良好的氧化效果,含鋁量應不低於95%。

2)合金中,銅使得氧化膜泛紅;矽使得氧化膜變灰,特別是其含量超過4.5%;鐵使得氧化膜有黑色斑點。

2.為什麼採用壓鑄鋁不能用於陽極?

壓鑄鋁一般包括三類:

1) 鋁矽合金,主要包含YL102、YL104等;

2) 鋁矽銅合金,主要包含YL112、YL113、YL117等;

3) 鋁鎂合金,主要包含302、ADC6等

對於前兩種壓鑄鋁,由於含有矽(6-12%)、銅和少量鐵(0.7-1.2%),故不能陽極;鋁鎂合金是可以陽極的,但也有缺點:如,防腐性能不好,不宜生產結構複雜工件,氧化膜呈乳白色等。

綜上所述,採用壓鑄鋁不能用於陽極,但是也有效果比較好的,如:鋁錳鈷合金DM32、鋁錳鎂合金DM6,但是這兩類材料進入國內市場時間短,還未得到普及。順便提一下,壓鑄鋁為什麼不能用純鋁?合金中的其他金屬能夠有效提高流動性,方便壓鑄!

3.壓鑄鋁陽極氧化常見問題分析

某廠自動陽極氧化線

1)我們壓鑄產品陽極現在出現好多問題:我們化拋時有一些表面發黑,那些黑色是什麼,誰知道根本原因在哪裡?

答:這些現象是由於鋁中含有雜質,有些元素不溶於酸鹼的,黑色物質多半是矽和矽的衍生物。

2)同一批材料同時化拋又有一些沒有發黑。現在我們就在做槍色,做出來顏色真的太差了,顏色不均,留痕什麼的都有,但是有一些又可以。我們試了回火500度5個小時,我們目前用6063,純鋁熔化流動性差。

答:陽極只是表面處理,你的鋁件估計是元素分布不均。有些不容元素在表面,被NC(數控)一銑給婁掉了;一些在內部,一洗剛好後就剛好露在表面。壓鑄鋁外觀問題,行業內目前基本都搞不定。

3)如何提高雙金屬手機殼的直通率?

①使用含矽少的料比如:ADC6(ADC6屬鋁鎂合金,鎂含量在4%左右,具有熱脆性、耐腐蝕、可氧化著色等特點);

②使用真空壓鑄,減少氣孔;

③使用模溫機,恆定表面溫度,減少留痕,增加噴塗效果;

④提高澆口速度,加大高速區間,提高表面光潔度;

⑤使用沖頭油,不用顆粒油放料管,顆粒油會打到到產品裡面,導致表面陽極異色;

⑥傳送帶3傷防護,防止碰傷;

⑦用中央熔爐,不用機邊爐,恆定料溫。

4)壓鑄外殼能否做納米注塑? 這點是可以的,如圖

鋁合金(左)與壓鑄金屬外殼(右)納米注塑測試樣條

而且目前在某些款手機已經驗證應用。

四、壓鑄陽極氧化貌似有突破?

目前在我們討論群裡面有提到,有人用自製配方,壓鑄鋁+CNC少量加工,良率可以到60%,色澤可以依客戶色板要求,銑削深度0.15~0.3mm不等。如圖:

陽極氧化後的壓鑄外殼

如果這個技術真實那麼,又是一場革命,對於CNC數量很多企業來說,可能是個打擊!!

隨著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普遍應用。手機技術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功能多樣化;二是外觀精美輕便。因此,在手機開發過程中手機外殼突顯出其特別重要的地位。一套手機外殼的製作涵蓋了結構設計、模具開發、注塑生產、噴塗印刷等過程,每一環節都將影響最終外觀。

結構設計

手機外殼通常由四大件:面殼(上前)、面支(上後)、背支(下前)、背殼(下後)和一些小件,如電池蓋、按鍵、視窗、卡扣、防劃條等組成。這些組件在結構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到互配性,以及與電路板和電池等部件的裝配。在結構設計中需要考慮很多相關問題,如材料選用、內部結構、表面處理、加工手段、包裝裝潢等,具體有以下幾點:

a. 要評審造型設計是否合理可靠,包括製造方法,塑件的出模方向、出模斜度、抽芯、結構強度,電路安裝(和電子工程人員配合)等是否合理。

b. 根據造型要求確定製造工藝是否能實現,包括模具製造、產品裝配、外殼的噴塗、絲印、材質選擇、須採購的零件供應等。

c. 確定產品功能是否能實現,用戶使用是否最佳。

d. 進行具體的結構設計、確定每個零件的製造工藝。要注意塑件的結構強度、安裝定位、緊固方式、產品變型、元器件的安裝定位、安規要求,確定最佳裝配路線。

e. 結構設計要儘量減小模具設計和製造的難度,提高注塑生產的效率,降低模具成本和生產成本。

f.確定整個產品的生產工藝、檢測手段,保證產品的可靠性。

模具設計

模具設計必須充分考慮產品的結構、裝配,同時還需要考慮生產中產品的脫模以及水路排布、澆口分布等,以下簡單介紹產品筋條及卡鉤、螺母孔等位置的設計注意點。

筋條(Rib)的設計

·使用PC或者 ABS+PC時,Rib的厚度最好不大於殼子本體厚度的0.6倍。

·高度不要超過本體厚度的3-5倍。

·拔模角度為0.5-1.0度。

·在Rib的根部導Rib厚度的40%-60%的圓角。

·兩根Rib之間的間距最好在壁厚的3倍以上。

卡勾的設計

·卡勾的卡入尺寸一般在0.5mm-0.8mm。

·鉤子從分模面下沉0.2mm,有利於模具製造。

·鉤子和卡槽的咬合面留0.05mm的間隙,以便日後修模。

·卡槽頂端於鉤子底部預留0.3mm的間隙,作為卡勾變形的回彈空間。

·卡槽最好做成封閉式的(在壁厚保證不縮水的情況下),封閉面的肉厚0.3-0.5mm。

·其餘配合面留0.1-0.2mm的間隙。

·鉤子的斜頂需留6-8mm的行程。

·鉤子的尖端導0.1mm的圓角,以便拆卸。

·卡勾配合面處可以自主導2度的拔模,作為拆卸角。

·卡槽底部導R角增加強度,所以肉厚不一的地方導斜角做轉換區。

螺母孔(Boss)的設計

·Boss的目的是用來連接螺釘、導銷等緊固件或者是做熱壓時螺母的定位、熱熔柱,設計Boss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避免沒有支撐物,儘量讓其與外壁或者肋相連增加強度。

此外,模具鐵料的厚度需要大於0.5mm;母模面拔模角最好大於3度。每增加千分之一英寸的咬花深度需增加一度的拔模角。

注塑工藝

手機外殼通常採用PC(聚碳酸酯)或者PC+ABS材料成型,由於PC的流動性比較差(物性如下表所示),所以工藝上通常採用高模溫、高料溫填充;採用的澆口通常為點澆口,填充時需採用分級注塑,找好過澆口位置以及V-P(注射–保壓)切換位置,對於解決澆口氣痕以及欠注飛邊等異常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下為手機產品的成型條件要點,介紹熔體溫度、模具溫度、注塑速度、背壓等成型參數的設定注意點。

熔融溫度與模溫

最佳的成型溫度設定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注塑機大小、螺杆組態、模具及成型品的設計和成型周期時間等。一般而言,為了讓塑料漸漸地熔融,在料管後段/進料區設定較低的溫度,而在料管前段設定較高的溫度。但若螺杆設計不當或L/D值過小,逆向式的溫度設定亦可。

模溫方面,高溫模可提供較佳的表面外觀,殘留應力也會較小,且對較薄或較長的成型品也較易填滿。而低模溫則能縮短成型周期。

螺杆迴轉速度

建議40至70rpm,但需視乎機台與螺杆設計而調整。

為了儘速填滿模具,注塑壓力愈大愈好,一般約為850至1,400kg/cm2,而最高可達2,400kg/cm2。

背壓

一般設定愈低愈好,但為求進料均勻,建議使用3至14 kg/cm2。

注塑速度

射速與澆口設計有很大關係,使用直接澆口或邊緣澆口時,為防止日暉現象和波流痕現象,應用較慢之射速。另外,如成品厚度在5MM以上,慢速射出有助於避免氣泡或凹陷。一般而言,射速原則為薄者快,厚者慢。

從注塑切換為保壓時,保壓壓力要儘量低,以免成型品發生殘留應力。而殘留應力可用退火方式來去除或減輕;條件是120℃至130℃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

常見缺陷排除

a.氣痕:降低熔體過澆口的流動速率、提高模具溫度。

b.欠註:提高注塑壓力,速度、提高料溫,模溫、提高進膠量。

c.飛邊:降低塑料填充壓力、控制好V-P切換點防止過填充、提高鎖模力、檢查模具配合狀況。

d.變形:控制模具溫度防止模溫差異產生收縮不均變形、通過保壓調整。

e.熔接痕:提高模溫料溫、控制各段走膠流量防止困氣、提高流動前沿溫度、增加排氣。

二次加工

手機外殼的後加工通常有:噴塗、套色噴塗、印刷、夾心印刷、電鍍、真空蒸鍍、熱壓螺母、退火、超聲焊接等。通過噴塗、電鍍等後加工方法可以提高塑料的外觀效果,同時可以提高塑料表面的耐摩性能;熱壓超聲焊等後處理方法則可以增加一些嵌件便於組裝;退火處理可以消除製品的內應力,提高產品的性能。

手機外殼從設計、開模、調試、生產、後處理整個流程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有綜合以下因素:合理的結構及外觀設計、精確的模具、合理的工藝調試、穩定的生產和精湛的後處理才能生產出一套精美耐用的手機殼。

PC的基本物性參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7861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