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這座舊名為「赤崁」的城市,是寶島台灣最有「家底」的孩子。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匯聚了南來北往的人。而最重要的美食,台南人對它是有優越感的。路邊其貌不揚的小店極可能是沿襲了一百多年、三四代的老字號,老台南挑剔的舌頭拒絕粗劣,不能通過味蕾考驗的食鋪很難生存。這裡的人世代經營著一方小小的鋪面,認認真真把一件並不複雜的事情重複千萬次。或許,這才是台南小吃好吃的秘訣。
暴飲暴食是一種美德
台南小吃的一大特色就是料足、新鮮、味道美。親民的價格是台南小吃的另一個迷人之處。兩人成行,一餐不過100多台幣(摺合人民幣20元左右)。台南人在吃的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價值觀。20元台幣(4元人民幣)一碗的滷肉飯,25元台幣(5元人民幣)一碗的虱目魚丸湯,在時下像樣的城市裡完全不可想像。所以說,在台南,暴飲暴食是一種美德。
鱔魚意面
來台南,最心心念念的就是鱔魚意面。這次,品嘗了兩種做法,羹湯和熱炒。我只能說四個字——美味至極!爽脆酸甜,是我們在其他地方所吃不到的口感。鱔魚烹飪時需先去除泥味,剁掉魚頭,剔除脊骨,然後大火快炒,加入洋蔥、糖、醋等配料,最後勾芡成羹,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勾人食慾的美味。
百年肉粽
難以想像一家小小的肉粽店可以營業百年,從公元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創立至今,經過了多少代人的傳承。正在慨嘆許多企業難以永續,文化也難以累積,看到到一家超過一百年的肉粽店,彷佛又在民間看到天長地久的生活力量。我們點了特製八寶肉粽,是我們平時吃的肉粽的兩倍大,裡麵包有鮑魚、乾貝、花菇、魷魚、扁魚酥、櫻花蝦、鹹蛋黃、栗子、瘦肉、肉燥,包得扎紮實實,端上桌時散發著多層次的香氣,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粽葉的香味和各種食材混搭的口感,回味無窮。
虱目魚料理
台南是盛產虱目魚的地方,街頭到處可見虱目魚料理的小吃店,從魚頭、魚皮、魚肚、魚腸、魚丸,皆有分門別類的特定吃法,甚至連魚骨頭都要拿來熬湯,真是把魚的滋味吃足百分百。軟嫩細滑的虱目魚料理,飽滿爽脆的花枝魚羹,豐腴甜美的土魠魚羹,對於愛吃魚料理的人來說,這大概是人間最美妙的味道。
福記肉圓
肉圓,也是來台南必吃的經典美食之一。內餡採用精挑細選的瘦豬肉,經過秘方腌制調味,再用米漿和地瓜粉做成的外皮揉成團狀,送入蒸籠蒸熟。吃的時候一定要蘸浸大量的獨家醬料,這樣最能品嘗出肉圓的鮮美味道,大口的飽足感。
牛肉湯
台南,最有代表的湯品,非牛肉湯莫屬,從早餐到宵夜,都能看見台南人喝牛肉湯的景象。這家超過四十年的老字號,使用牛筋和牛骨熬煮出湯底,強調品嘗湯頭鮮美的原汁原味。凌晨一點半開始營業,將每日產地直送的現宰牛肉切成薄片,再以熱湯快速汆燙,放入原味牛高湯後,滴入米酒提味,每一口都嘗得到鮮甜滋味。
碗稞小吃
台南的碗稞有點像我們在廈門吃的油蔥稞,比較不同的是,碗稞的粉漿部分比較有味道,糅合了內餡的紅蔥酥、豬後腿肉丁和鹹蛋黃的香氣,食用前淋上店家的特製醬汁(這是美味的秘訣),再配上一碗四神湯,香而不膩。
棺材板
台南的棺材板真的好吃到令人驚艷,而且製作工藝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將麵包切成薄薄的麵包塊,下鍋油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掀起炸酥的一面,把中間挖空,再裝入由雞肝、雞腎、雞肉、蝦仁、豌豆、馬鈴薯、胡蘿蔔、地瓜粉、墨魚等精心調製的牛奶高湯勾芡。吃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吃,先吃酥脆的麵包蓋,再吃熱騰騰的豐富內餡,問老闆為什麼不來廈門開分店,老闆說廈門找不到那麼好吃的麵包。看來台南人對於美食,有他們自己的堅持。
蜷尾家冰品
蜷尾家,是目前台南最熱門的冰品小店。固定下午14:00營業,約13:30就會開始出現排隊的人潮。每天的霜淇淋口味都是隨機的,這次我們遇到了黑芝麻和優格口味(據說還有紅豆抹茶、豆乳、黑糖等味道),相比優格,我喜歡黑芝麻口味,芝麻的香氣極濃,但又不會吃到芝麻的顆粒感,綿密香甜。非常神奇的是,這家大排長龍的小店,竟然只有兩個女生在運作,拿號、等單、點單、取霜淇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台南紅茶
台南是「紅茶聖地」,完全遵照古法沖泡,選用上等好茶,全憑經驗拿捏沖泡時間的長短。茶泡好後,熱飲放在保溫杯中,而冷飲則放在冷水大鍋中,令其自然冷卻。這樣泡出來的紅茶,有芬芳迷人的泡沫,香醇純正的口味和氣息,沁人心脾。
「行食」
走一段路助消化
古人有「行食」的習慣,吃飽了飯,走一段路,幫助消化。所以,在小吃與小吃之間,我們繞一繞台南附近的古蹟文物。
(赤崁樓)
(孔廟)
孔廟,是我這次看到最心儀的建築,大氣、雍容,一進門就是一番莊嚴,特別喜歡「禮門」、「義路」的設計,只是兩座形式上的「門」,只是形式上的「路」,旁邊並無牆阻隔規範,但是,道德不是法律,自己心中願意遵守的規則才是「禮」,也才是「義」。
(廟宇前的乩童)
(台南最早的百貨公司,林百貨)
學者曾說,如果想了解台灣的歷史,來台南就好了。這裡承載著時光對這座島嶼的侵襲,留下光陰拂過的痕跡。曾經的「府城」,遍布著百餘處大大小小的明清古蹟,夕陽下泛著紅光的城牆,就是台南最美的寫照。
(神農街)
來到台南,神農街是不能錯過的一個地方,它可以說是台南保存相當完整的一條老街。老建築有些破舊,沒有雕梁畫柱,很平民很市井,部分房舍還保有早期的風貌,看慣了當今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築,拐進這條小巷般的街區,還真有些恍如隔世。夜晚漫步於此,安安靜靜,沒有吵雜的遊人,也沒有各式商鋪和餐飲小吃,會有一種懷舊的寧靜感。
(全美戲院)
全美戲院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在民國39年興建完工,這一巴洛克式建物本身已有50餘年歷史。電影院門口上方的電影介紹廣告牌,都是用手繪的方式一筆一畫製作而成。全美戲院是李安青少年時期經常逗留的電影院,戲院外面廣告招牌還有李安的巨幅照片。
在這裡,一張130元台幣(25元人民幣)的電影票就可以看一整天,而且座位任選。我們這次遇到了「當我們混在一起」這部電影,在電影途中,不禁會想到當年的李安是否也是這樣窩在一個角落看著電影劇情,研究拍攝手法。在炎熱的台南,買一張電影票度過一天,也不啻為一種很好的避暑方式。
離開台南的時候,我們還有最好吃的豬腳飯、最好吃的小卷米粉、最好吃的...都沒有吃到。但是,人生總要有一點遺憾,所以,台南,我們還會再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55693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