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兒少收出養媒合人數,去年首度超越國外。比血緣還深的愛,是人世間最美禮物,但受傳統文化影響,許多養父母忌諱讓孩子知道:「你不是我親生的」。時值母親節前夕,壹週刊訪問因收養孩子、生命得以圓滿的名嘴黃光芹;陪女兒尋根的萬媽媽;家境清苦仍堅持養大姪子的姑姑,分兩日刊出。期待她們的故事,能幫助更多人間天使跨越障礙,大聲說出「是的,我是他媽!」

葉雅慈以姑姑的角色,撫養弟弟所生、被家暴的姪子宗翰10多年,至今無怨無悔。攝影:陳思明
葉雅慈,55歲,居家照護員,八德
我姪子被家暴是發生在民國97年,他那時候5歲,身體被打到瘀青、凝血,還有咬痕,被我大弟看到,偷偷帶去派出所,警察發現事態嚴重,馬上通知南投縣的兒少保護機構。大弟才打電話告訴我:「宗翰(姪子)被警察帶走了。」我還納悶:「5歲男孩是做什麼壞事,還被警察抓去?」,大弟回我:「伊是乎伊老母打啦!」我聯絡家扶,社工說宗翰會被安置,不能讓家長帶回家,未來會安排寄養家庭。我想說:「自己姪子,給寄養家庭,總是不好啦!」
我去南投看宗翰,他瘦到像根木頭,全身傷痕累累。可能未曾離開親人,他一見到我很高興,以為我要帶他回家,但社工說得安置3個月,我聽了心好酸,好不捨。我女兒問我:「為什麼不把宗翰接來家裡住?」我就下定決心,不管多艱苦,一定要把他帶在身邊,養到他上大學。3個月後,我聯絡桃園社會局,社工還來我家訪查,最後同意把宗翰交給我養。我那時候月薪1萬6、7,房租8千塊,每個月攏嘛月光族。日子苦歸苦,但我家沒差多一雙碗筷。我若賺多,孩子就吃好一點;賺少,就吃差一點。

葉雅慈對姪子宗翰的照顧如同親生母親,無微不至。攝影:陳思明
無奈98年1月,我先生突然被檢查出口腔癌,吼!一夕跌到谷底,心情非常煩躁,不過我不會怨嘆命運。我不能倒啊,我若倒下,全家人怎麼辦。那時候很多貴人幫我,我申請「馬上關懷」和「急難救助」,還有親友拿一點現金,慢慢撐、慢慢撐。想一想,我也是蠻厲害的,竟然也撐過來了。
小時候我住南投埔里,家境貧困,環境把我磨練的必須要堅強。先生罹癌後,為改變經濟狀況,我轉職做居家照護員,做多就賺多。我每個禮拜工作6天,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偶爾情緒低落,我收音機耳機戴著就去公園跑10圈,跑完自己坐在公園唱歌,等情緒平穩再回家。我沒辦法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至少,我可以選擇樂觀過每一天吧!(撰文:許家峻)

每次遭遇到人生挫折與低潮,葉雅慈就會戴上耳機聽radio唱歌,讓情緒平穩。攝影:陳思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20583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