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一天,男童返家後一直說自己看不清楚,父母帶去檢查才發現已嚴重近視。醫生指出,使用3C最該注意的問題就是「近距離使用」,因為這不僅會有近視問題,若長期暴露在高藍光的電子螢幕下,約10年就會導致黃斑部提早病變。他強調,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疾病,只能延緩惡化。

(臺北26日綜合電)臺灣三軍總醫院一名眼科醫生,日前分享病例,指一名4歲男童,因父母忙於工作,被託給爺爺奶奶帶,沒想到阿嬤為了不讓孫子哭鬧,每天讓男童玩手機。直到某天,男童喊著看不清楚,就診才發現視力已嚴重受損,近視飆破650度。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醫生表示,這是他收治過年紀最小的案例,主因是爺爺奶奶為了安撫孫子,天天讓男童玩手機、看影片,也不管他用了多久。有一天,男童返家後一直說自己看不清楚,父母帶去檢查才發現已嚴重近視。
醫生指出,使用3C最該注意的問題就是「近距離使用」,因為這不僅會有近視問題,若長期暴露在高藍光的電子螢幕下,約10年就會導致黃斑部提早病變。他強調,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疾病,只能延緩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歲以下幼童不應接觸任何電子螢幕,2至5歲每天最多1小時。歐盟則提倡,6歲以下幼童都不該接觸電子螢幕。
延伸閱讀:
(日內瓦25日綜合電)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三發布一份名為《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健康成長,兒童需要少坐多玩》的報告,指年齡介於2歲至4歲的幼兒看螢幕時間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而不足一歲的嬰兒務必完全遠離電子螢幕。
這是世衛首度發布這類衛教指南,並說5歲以下幼兒也應活動筋骨與睡眠充足,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往後年歲罹患肥胖和其他疾病。
久坐螢幕時間包括看電視或影片與玩電腦遊戲。世衛向會員國發布的這份衛教指南指出:「健康的體能活動和睡眠習慣會在早年確立,提供在兒少、青少年至成年時期養成良好習慣的機會。」
WHO建議,2歲至4歲的幼兒看螢幕時間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示意圖)
衛教指南指出,年齡介於一歲至4歲大幼兒每天應該花至少3小時從事各種體能活動,一歲以下嬰兒應在地板遊戲中與人互動,並避開所有螢幕。
世界衛生組織擔心,5歲以下兒童過多的螢幕時間與久坐行為相結合會導致睡眠不足和活動水準低下;並指不活動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助長全球體重過重及肥胖攀升。
世衛兩年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說,全球肥胖兒童和青少年人數過去40年成長10倍,達到1億2000萬人,在中低收入國家,尤其是亞洲,這種成長正在加速。
報告指出,過重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和部分癌症等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不足1歲嬰兒應:
每天多次以多種方式進行身體活動,特別是通過互動式地板上遊戲。對於尚不能自主行動的嬰兒,這包括在清醒時每天至少30分鐘的俯臥位伸展(肚皮時間)。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例如手推童車/嬰兒車、高腳椅或縛在看護者的背上)。不建議螢幕時間。坐著時,鼓勵與看護人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4-17小時(0-3個月大)或12-16小時(4-11個月大)的優質睡眠,包括打盹。
1-2歲的兒童應:
在各種強度的身體活動中花費至少180分鐘,包括中等到劇烈強度的身體活動,全天分布;多則更好。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也不可長時間坐著。對於1歲兒童,不建議久坐不動的螢幕時間(如看電視或視頻,玩電腦遊戲)。2歲以上兒童,久坐不動的螢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少則更好。坐著時,鼓勵與看護者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1-14小時的優質睡眠,包括打盹、有規律睡眠和喚醒時間。
3-4歲的兒童應:
在各種強度的身體活動中花費至少180分鐘,其中至少包括6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強度身體活動,全天分布;多則更好。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也不可長時間坐著。久坐不動的螢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少則更好。坐著時,鼓勵與看護者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0-13小時的優質睡眠,可包括打盹、有規律的睡眠和喚醒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20542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