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轟動全台的連體嬰兄弟忠仁、忠義,當年因為外界過度關注,父母不堪兒子盛名偷偷搬家,甚至斷了聯絡,忠仁生前曾嘆,患了癌症的父親就算死亡,兄弟倆可能也回不了家幫爸爸「捧斗」。
忠仁、忠義是亞洲第一對成功分割的連體嬰,並打破醫師當年說「活不到10歲」的預言,任職台北市環保局清潔隊雇員的連體嬰哥哥張忠仁,今天凌晨因突發性腦幹出血驟逝,享年41歲。
由於當年兩人進行分割手術時,電視全程轉播,轟動全台,也讓兄弟倆的一生備受外界關注。《鏡週刊》報導,哥哥忠仁生前坦言,外界的關注曾讓他得到憂鬱症,以前曾在夜市擺攤賣中藥的父親還被路人指著鼻子罵:「你家生這樣子的孩子,誰敢吃你們的藥?」
父母後來因受不了外界輿論,選擇偷偷搬家,從此與兒子斷絕聯絡,時隔多年,直到父親罹患口腔癌,又連絡上忠仁,當時忠仁問爸爸:「如果你死了,我們能不能回家『捧斗』」,爸爸竟無奈地說:「我也不知道,要尊重你媽媽」,讓忠仁感嘆,即便是死亡,兄弟倆再也回不了家了。
父親是水電工,也在夜市擺攤賣中藥,「因為我們很有名,我爸擺攤時被認出來,客人就指著他的鼻子罵:『你家生這樣子的孩子,誰敢吃你們的藥?』」忠仁說。2人太有名了,媒體採訪從不間斷,21歲時因拍攝電影、紀錄片,媒體想帶2人回家訪問原生家庭,但父母拒絕。後來,父母為了躲避閒言閒語,搬了家。到現在,仍不知道父母住哪。

死也回不去原生家庭
父親愛吃檳榔,後來罹患口腔癌,為了治療,曾打電話給忠仁詢問有沒有認識的醫生?「我就問我爸,如果你死了,我們能不能回家捧斗?」爸爸沉默了很久,最後說:「我也不知道,要尊重你媽媽。」忠仁說:「那時候我真的真的好失望。」這表示著一件事,即便是死亡,兩兄弟也回不了家。
生下殘缺孩子的母親,往往背負著生育的原罪,因此有極大的壓力。忠仁說,母親國小沒畢業,「我其實不是老大,在我們出生之前,母親有過一個孩子。」然而胎死腹中,第二胎生下忠仁忠義,再之後,母親又連生3胎,都是女兒。忠仁說:「可能她始終希望生一個健康的男孩吧,可以傳宗接代。」

兄弟把彼此當作是唯一的家人,一人生病,另一人就去工作。像是動物園裡高人氣的稀有動物,被放到了都市叢林裡。高職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賣口香糖,叫賣無人理;經營彩券行,卻收到假鈔。幸好因為很有名,總能得到許多善心的幫助。
感情扯上金錢淪詐欺

忠仁說:「因為沒有長輩,所以我們出社會,也不知道怎麼分辨是非對錯,沒有人教。」2006年,2人共同編造謊言,稱車禍、開刀、病危需要醫藥費,向忠義當時的女友多次借錢,感情與金錢的糾紛,讓2人被判詐欺罪,緩刑2年。
關於此事2人不願多提細節。忠仁說:「我只能說,我們做錯了,我們也接受應該有的懲罰。」而忠義說:「感情的事情沒處理好,人家就覺得你騙人家錢。就想要周轉,付生活上一些費用,那時候比較愛玩。」
台灣第一對分割成功的連體嬰忠仁、忠義兄弟,哥哥張忠仁1月31日突然在公司昏倒,2月1日清晨4時多突發腦幹出血過世,享年42歲。兩兄弟成功的分離手術在當時引起轟動,醫師估計兩兄弟活不過20年,不過40年過去,展現二人強韌的生命力,弟弟忠義表示,將代替哥哥繼續活下去。
亞洲首對成功分離連體嬰,當初要不要切割成社會議題

1976年出生的張忠仁、張忠義兄弟,可說是在鎂光燈下長大。兩兄弟出生時胸部以下相連,兩人共用1個骨盆、3隻腳、2付脊髓骨、各有食道、胃、小腸及2個腎臟、2個膀胱,但在小腸後端合成一條,沒有肛門,並有先天的巨結腸症。
醫學上稱為「三肢坐骨」連體嬰,是最難分割的手術,在忠仁、忠義前,美、英、法國也執行過連體嬰分割手術,美國的案例2人都存活、英國是1死1活,法國則是2死。台灣是世界第4例,是第一例男性坐骨相連成功分割案例,也是亞洲首例。
攝影記者楊永智在《數位島嶼》刊登的專文指出,當時大部份醫生認為不要分割為佳,少部份認為可以分割,有的還以分割後「製造2個殘障的怪物」的理由反對,最後在報紙、電視等媒體輿論壓力下,台大醫院終於決定要分割。而據《壹週刊》報導,分割小組成員台大醫師陳楷模曾表示:「其實當時院方是決定要放棄忠仁忠義的,畢竟存活機率不高,而且將來也不見得會過得很好,不過因為《聯合報》把這件新聞炒大了,造成當時台大不做也不行。」
1979年9月10日,台大醫院動員36人醫護團隊,進行12小時馬拉鬆手術,當時超過200人登記捐血,中視全程轉播,最終完成分割創舉,一人一腳活了下來。

手術後,兩兄弟都有半個骨盆、一隻腳、半個大腸、一個膀胱、一個正常的腎臟及較小的腎臟,都用人工肛門排便,各有一個睪丸。
當時醫療團隊曾評估,忠仁、忠義可以活著走出手術房,就算成功了,忠仁保留右腳、忠義保留左腳,但部分器官不全,估計能活到20歲已經很厲害,結果超過了40歲,遠超出預期。不過,成長過程中,2人幾乎是每年都必須開刀,長年帶著尿袋,每月要換一次尿管。
鎂光燈下的心酸,無法回歸原生家庭
2人出生於台中,母親懷孕期間未做產檢,自然分娩後遭受打擊無法接受,將他們棄養在醫院,由醫院接手照顧。分割手術後,送至教會露德之家育幼院,後來陸續委託3位保姆24小時照顧。
忠仁日前接受《鏡週刊》專訪時表示,「很多人認為我們過得很好,愛心捐款很多,有金山銀山。」但他表示,21歲的時候,700多萬元的愛心捐款用罄,無法繼續接受保姆照顧,2人必須獨立生活。

2人自國小畢業後,就不再回原生家庭。忠仁回憶曾在教會安排下寒暑假回家,但母親不太跟2人說話,也因排拒2人,常與父親爭吵。父親在夜市擺攤賣中藥,但忠仁說「因為我們很有名,我爸擺攤時被認出來,客人就指著他的鼻子罵:『你家生這樣子的孩子,誰敢吃你們的藥?』」
忠義說:「早上窗戶不能打開來,只能看電視,要是有親戚朋友要到家裡來,我們就得到2樓躲起來,把房間門關起來,不能出來,不能有聲音。要出門看醫生的時候,清晨6點鐘,好像押解犯人那種感覺。」後來父母為了躲避2人的「名氣」帶來的閒言閒語而搬家,兩兄弟至今不知道父母住哪。
最大的遺憾:不是父母的驕傲
兄弟把彼此當作是唯一的家人,哥哥忠仁目前是台北市環保局清潔隊雇員,弟弟忠義則從事禮品業務。忠義在婚宴結識護理師蔣文燕,2人相戀,但蔣文燕的家人始終反對,愛情長跑10年,終於在2014年結婚、2016年生下龍鳳胎。
太太懷孕時,為了安胎躺在醫院3個月,讓忠義想起自己出生的狀況,「生孩子的辛苦,跟小孩子的痛苦,跟媽媽的付出,是我覺得很感動的地方,我想要說,媽媽你這麼辛苦把我們生下來,難道你都不會有任何的情感嗎?你會這樣子,表示你生完我們,你一定有很大的壓力,所以你對我們會有一個城牆在。」
是因為(母親)會遭到旁人的閒言閒語嗎?忠義:「對,人家會說,你可能是做人不好,一些有的沒的。」

《蘋果日報》報導,忠仁曾感慨的說,過去也曾看到有菲律賓連體嬰珍妮和潔妮來台灣分割,但看著人家家庭能一家美滿,「他們家庭是完整的,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是很辛苦,但是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驕傲,而我們卻不是原生家庭的驕傲,對我們來說是很難過的。」
不是原生家庭的驕傲,對我們來說是很難過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