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冰冰的「來去高雄」
MV近來風波不斷,
網紅A濫也跳出來指她形象悲觀,不適合代言高雄,
因為看到她就會想到白曉燕命案,引發熱議,
白冰冰昨開直播反擊,
怒問對方「誰想到女兒的慘事不會哭啊?
這位年輕人,你結婚了沒?你有沒有死過女兒?」

網紅A濫認為,
白冰冰太過負能量,
每每提到女兒白曉燕
總咬牙切齒,充滿仇恨,
雖說若自己發生這種事可能也很難放下,
但白冰冰觸景傷情的頻率太高,
讓人一看到她就想到白曉燕,
恐怕不適合當高雄的代言人,
白冰冰直播對此回應,
說這是她看過最好笑的評論,
「說我太悲哀,想到女兒都在哭,
不快樂不能當代言人,
請問誰想到女兒的慘事不會哭啊?
這位年輕人,
你結婚了沒?你有沒有死過女兒?」
對於對方缺乏同理心感到難以接受。

情商低是因為
少了一顆同理心
在人際關係中無數次
說出或能想到的批判,
往往指向同一個常見的問題:
對方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它和同情心不同,
擁有同理心的人
不是站在高處去憐憫弱者,
而是站在對方的位置,
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情緒。
難怪有人說,當我們需要被理解時,
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同理心,而不是一顆同情心。
情商的核心在於了解自己和他人,
同理心自然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當同理心的你
遇到朋友正處於低潮時,
你會看見他頭上頂著一朵在下雨的烏雲,
他將自己置身黑暗處,不停想著:「我被擊垮了!」
同理心的那個你,會試圖感同身受,
告訴他:「我知道這種感覺,但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
我們在面對艱難的話題時,
總希望能讓事情好轉一些,
但我想,
當一個朋友向你傾訴難過的事時,
他寧可你對他說
「我現在不知道我能說些什麼,
但我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怎樣培養同理心?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
如果有人能夠很好地體諒自己的感情和心情,
我們就會不自覺地對他們產生一種好感,
感覺他們非常親切、貼心。
這些善解人意的能力,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屬名詞——共情。
共情也稱為「同理心」、「同感」、「投情」等,
是要表達一種在理解基礎上
對別人的感情和動機等心境的認同,
或者是一種能夠體驗到別人感情和心情的能力。
這種能力其實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的。
專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用它來開解諮詢者,
普通人則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同理心技巧
來縮短自己與他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