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毓翔
資深藝人鄭惠中因不滿「去蔣化」,所以一巴掌招呼文化部長鄭麗君,引起綠營群起撻伐,藍營也反擊綠營才是政治暴力始作俑者。台灣每次發生政治暴力事件,藍綠兩邊口水不斷,族群再度被撕裂,政治人物再藉此熱潮拚選舉,但重要的經濟、民生議題,再度被淹沒在口水中。
台灣的政治暴力似乎已經成為常態,淪為「你打我,我打你」的幼稚園鬧劇,每次挨打的一方就會塑造自己是受難者、被迫害,呼喚自己的群眾出來相挺;打人的一方道歉完則怪罪另一方也愛打人。
鄭惠中的暴力行為不正當,也不應被鼓勵,鄭麗君有正當理由提告鄭惠中傷害或公然侮辱,但這要無限上綱成「台灣民主被傷害」實在太誇張,民進黨也打過人,打人的時候就沒想過台灣民主會受傷?挨打了才說台灣民主受傷了?這是什麼兩套標準?
前總統馬英九任內跟卸任後都頻被丟鞋,馬英九的圖案在網路上也被惡搞成猥褻圖,但民進黨上任後,綠營政治人物被攻擊就是政治迫害,蔡英文被改圖就是惡意文宣,如此兩套標準,讓台灣價值混亂,是非不分。
其實,當發生政治暴力事件,最好的方法就是藍綠各自陣營先譴責自己人,先管好各自的暴走行徑,先律己、再律人,不要只想著借題發揮,利用政治暴力事件創造悲情,拉抬政黨選情。
台灣已經為了政治口水跟鬥爭不知耽誤多久,每次遇到涉及政治、統獨、族群議題,兩邊就要開戰,佔據輿論空間,為了少數人的犯罪行為,卻耽誤了國家發展,兩黨可以在這種口水議題連環戰,拚經濟如果有這樣的衝勁該有多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20031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