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搶救快被敗光的民主優勢

ShaDoW| 2018-05-16| 檢舉
教育部行政獨裁「拔管」,行政院曲解法令維護,引發捍衛大學自主、要求政治退出校園的風潮。當外界憂心台大在一、兩年內可能都沒有校長時,教育部長吳茂昆卻以一種誰怕誰的口吻,回以「這不是教育部的問題」!「拔管」固然可議,但更應重視的是,還有許多荒謬的現象,一時未必像拔管案吸引了那麼多的關注,卻像附骨之蛆般正加速侵蝕台灣原本自詡的民主根基。

一個影響深遠的案例是,在野黨38位立委因認為立法院通過前瞻預算程序有重大瑕疵,聲請大法官會議釋憲;大法官會議則認為,聲請釋憲的立委高金素梅並未參與表決,便以反對立委人數未達立委總數1/3,不符釋憲門檻,決議不受理此案。大法官會議針對連署立委的政治立場與議事程序做出此一突襲式的限制,引發了各界譁然與質疑。

《前瞻條例》與特別預算因計畫內容草率浮濫、違反《預算法》便宜行事,在立院討論時即引起朝野極大爭議,最後仍在執政黨強行表決下完成立法。在野黨為此聲請釋憲,大法官身為憲法守護者,更是司法救濟的最後希望,有義務更有責任釐清爭議。但大法官會議卻以技術性的法理解釋,將釋憲案拒於憲法法庭之外,不僅顯得其器小哉,更違逆大法官釋憲原應制衡國會多數專橫、保護少數意見的憲政精神,在野黨連最後的司法救濟途徑也被封堵,監督將更加困難。

諷刺的是,由蔡英文提名出任司法院長的許宗力,當年在任大法官時所做的603號解釋,正好凸顯他前後不一、雙重標準的矛盾。當時他在立委賴清德為《戶籍法》按捺指紋違反隱私權保障,聲請大法官會議釋憲時,明確主張並認定不應限縮立委釋憲之管道,如今卻在「再任」大法官且貴為院長後,違背當初堅守的理念,淪為當權者的附庸,陷入護航爭議,怎不令人慨嘆惋惜?

除了前瞻建設法案及預算,還有軍公教年金改革、追討不當黨產等重大爭議,在執政黨一律以多數優勢在立法院強行表決通過,因而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如果大法官會議也以同樣限縮的標準封殺年改、黨產案等釋憲之途,將使少數黨失去對法案合法的最後抵抗權,台灣豈不將重回一黨專政的年代?這難道是要逼人民只能走上街頭激烈抗爭?

再看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出版社,今後出版陸方授權書籍均需送部審查並經許可,否則不得出版,違者行政處分,更遭到出版界痛批有如文革。《出版法》已於1999年廢除,台灣早已完全落實憲法保障的出版自由,但民進黨卻完全忘了當年戒嚴時政府對黨外雜誌、某些歌曲查禁的批判;當年高調宣揚其如何爭取言論自由,如今執政反變成當年打壓言論自由的箝制者。

在吃乾抹淨、瘋狂掠奪各種政經社會資源的同時,民進黨更試圖進一步掌控精神層次的文化與學術領域,而且不畏輿論清議,為達目的非硬幹到底。台大決議不重啟遴選,要求應依《大學法》盡快發聘管中閔,但教育部竟強稱台大或管中閔沒有「行政救濟」權利,就算踐踏法制能奈我何!在野黨為爭議法案聲請釋憲,大法官卻遽然推翻前例,扼殺少數黨之合法救濟途徑,就算違背專業學理能奈我何!文化部變身警總,扮演當年黨外最痛恨的出版劊子手,即使文化界錯亂痛批,照舊能奈我何!

兩岸過去多年來的競合發展,台灣一直自豪的是政治民主與經濟繁榮,如今時移勢轉,台灣的經濟實力早已落後大陸,目前能超越且倚仗的當屬政治民主的優勢。不料在民進黨重返執政不到兩年之間,竟挾著完全行政與國會多數,毀棄法製程序正義,不斷做出違憲、違法、違反民主與人權精神的爭議言行,陷溺在權力的魔障裡,複製甚至還放大了當初他們在野時要打倒的那些不義與罪惡。

面對這種扭曲的新威權與偽民主,民進黨內施明德、林濁水等大老已經提出了批判和警語;參選台北市長的呂秀蓮前副總統也憂心「拔管」對民主自由的傷害。當年從野百合學運崛起、如今已成黨內地方諸侯的中壯代要角,反而欲言又止。

民進黨先賢前輩為民主自由犧牲奮鬥,好不容易獲得的政治資產不應由今日當權派任意揮霍。黨內有識之士絕不能沉默而息,應惕勵奮起,將民進黨導回正軌,蔡總統更要惕勵未來歷史對她的評判。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8993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