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科院副所長卻帶機密「叛逃美國」!從此終結台灣核武計畫!30年後他終於吐露內幕表示「叛國才算救國」!

ケビン| 2018-02-23| 檢舉

英媒稱,1988年,台灣正積極發展首枚核彈,軍事科學家張憲義叛逃至美國,揭露台灣發展核武的計畫。他認為,只有「背叛」台灣才能救台灣。

時至今日,批評者仍認為張憲義是叛徒,不過他並沒有感到後悔。

(SOURCE: IFENG)

張憲義(BBC)

張憲義在美國政府的協助下取得了國籍,至今已居住在美國30年。

2000年時,他的追溯期期滿,不再受到通緝。

73歲的他最近接受《BBC》專訪,詳談過去那段往事,至今仍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因為只有叛國,才算救國。」

(SOURCE: IFENG)

張憲義今年73歲,他在美國愛達荷州接受訪問時首次詳談當時發生的事情,他稱:「假如讓我重新再來,我仍然會這樣做。」

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初,張憲義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攬時擔任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負責發展核武。

他是台灣重要的核科學家,薪水豐厚、生活優裕。

同時,美國與台灣關係緊密,張憲義叛逃看似令人費解。不過,大陸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引發台灣人擔心大陸會對台使用核武。

1986年,前蘇聯發生車諾比核事故。張憲義說,就在那時他開始懷疑台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

(SOURCE: IFENG)

資料圖片:1986年4月26日,蘇聯發生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圖為事故後的車諾比核電站鳥瞰。

由於張憲義的關係,美國得知台灣當局秘密下令科學家發展核武。

美國因而擔心兩岸都會擁有核武,因此下決心要阻止台灣擁核及地區核武競賽。

美國秘密地招攬張憲義制止台灣的核武計畫,稱制止台灣核武計畫會促進和平,對中國大陸及台灣都有好處——張憲義稱他被說服了。

「這與我想法很相似……不過我答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很努力地讓我放心,他們會保證我的安全。」他稱,下一件事,就是要讓他跟家人離開台灣。

(SOURCE: IFENG)

資料圖片:在叛逃至美國前,張憲義和家人在台灣過著優渥的生活。(BBC)

彼時,軍事人員離開台灣一定要取得許可。

張憲義讓妻子洪美鳳及三個孩子到日本度假,確保他們的安全,自己則使用中情局提供的假護照飛到美國。

他身上只帶了一些現金及少量個人物品,與早前的報導不同,張憲義說他離開台灣時並沒有帶走任何文件:「美國政府已獲得所有證據,他只需要有人——就是我——去確認。」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來源:ifunny.tw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1988年,張憲義安排妻子和三個孩子出發到東京迪士尼玩,他則透過美國政府的協助,假造新加坡護照,

從小港機場飛到了美國,然後他寫信要求妻子從日本飛到美國,這時候妻子才知道他中情局間諜的身份。

「信中說,你不會再回去台灣,你會從日本去美國…這讓我嚇了一跳。」

妻子說,「當我知道我不能再回台灣時,我只是哭。」

一個月後,美國利用搜集而來的資料和張憲義的指證,施壓台灣停止核武,外界相信,台灣當時只差一兩年就能完成核彈的發展。

洪美鳳此前對丈夫的雙面人生活懵然不知,他們只談過他有可能接受一份在美國的工作,直至一名女人將張憲義寫的信轉交給身在東京的她,她才知道丈夫是中情局間諜並且叛離台灣。之後,他們被送上飛往西雅圖的班機。

美國擔心張憲義一家會被台灣特工或極端分子刺殺,所以把他們安置在維吉尼亞州的安全屋中。

此後一個月內,美國利用收集到的情報及張憲義證供,成功施壓令台灣停止核武計畫。外界相信,台灣只差一兩年就能完成發展核彈。

(SOURCE: IFENG)

資料圖片:到美國後,張憲義一家被安置在弗吉尼亞州的安全屋中。(BBC)

很長一段時間內,張憲義對往事保持著沉默。

不過近年退休之後,他希望澄清事實,他的口述訪問《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2016年12月出版。

書本面世後重新激起討論——到底張憲義是否對台灣做了對的事?

(SOURCE: IFENG)

《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於2016年12月出版。(BBC)

一些人對他讚譽有加,指他阻止了一場潛在的核戰,一些人則認為張憲義令台灣失去自衛與自保必需的武器。

民進黨雖然反對發展核能核武,但仍有議員亦不認同張憲義的做法。

民進黨民代王定宇表示,不論政治觀如何,叛逃是不能接受的,這並不是可以原諒的事情。

而張憲義堅稱,他怕有野心的政治人物會利用核武去「重奪」中國大陸,他指宋美齡與一群效忠她的將領甚至成立另一條指揮鏈去加速發展核武。「他們說他們不會使用核武,不過無人會相信。」張憲義說,美國就絕對不會相信這說法。

(SOURCE: IFENG)

晚年宋美齡

張憲義認為,今天仍有政治人物會想使用核武——不過現在他們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要爭取台灣「獨立」。

報導稱,過去以來,歷屆台灣領導人都曾暗示希望重啟發展核武計畫。不過由於美國反對,這些提議很快被放棄。有評論認為,假如有需要的話,台灣有迅速發展核武的能力。

張憲義逃離台灣後,台灣軍方將張憲義列為逃犯,他的逮捕令在2000年失效,但他沒有重返台灣也沒有這樣的計畫。

1990年,張憲義一家定居愛達荷州,他在美國政府的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擔任顧問工程師及科學家—直至2013年退休。他說,他唯一的遺憾就是父母過世前,未能見到他們最後一面。

張憲義說:「不需要身在台灣才能愛台灣,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不想在台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自相殘殺。」

車諾比核子事故(或簡稱「車諾比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烏克蘭普裡比亞特市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的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為反應爐進行供電測試時,因設計缺陷與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功率的劇增導致反應爐被破壞,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放射線,然而輻射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

1986年4月26日淩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比亞特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放射性塵埃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核輻射塵污染過的雲層飄往眾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約60%受到輻射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羅斯境內。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

這次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對於蘇聯核電工業上的安全顧慮,並減緩了一系列的核電工程進度。同時,此事件促使蘇聯政府的訊息公布更趨透明化。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及各獨立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至今仍為車諾比事件所遺留的一系列污染問題付出極大代價。此次事故對當地乃至全球生態造成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僅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因主觀與客觀的原因難以精確計算——前蘇聯時期的刻意隱瞞,使得統計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事實上,前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禁止醫生在死亡證明上提及「輻射線」的死因事實。

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車諾比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車諾比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在高度輻射線物質下暴露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此數據包括已診斷出的4,000名兒童甲狀腺癌將造成的死亡數字(依據白俄羅斯的經驗,存活率接近99%)。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3,000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額外的死亡,但此數字來源並非來自經過同儕審查的學術論文。儘管疏散區域和某些限制地區還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數的受影響區域已經被認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針對此地附近的廢棄都市進行「輻射觀光」的金額還在逐步成長。

 

來源:ifunny.tw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8483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