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多出國交流
也許是因為親身感受到培養國際觀的重要,也因此我非常鼓勵年輕人出國交流,我的政見中有一項「萬馬奔騰」計畫,就是要在四年內推動一萬個學生出國留學,兩萬個境外學生來台留學。
現在台灣二十歲的年輕人,不管是實際的出國遊學,或者透過網路吸收世界各地的訊息,對異國文化的接觸機會,要比我們這一代年輕時寬廣得多。資訊的刺激變多,時代的束縛也變小,新世代的年輕朋友顯得更有主見、更有創意、也更敢於接受挑戰,選擇與眾不同的路。
不像我們那一代,時代給了我們很多「大我」的框架,使得我們這一代的人,比較不習慣、也不太擅於表述「自我」。
不同的世代,展現的是不同的精神,在我看來,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反倒是可以截長補短、學習互參的兩個座標。比方說,我們這一代強在知識的深度,年輕世代則強在廣度;我們像地上的磐石追求的是穩健,新世代的年輕朋友則像天上的鷹,追求的是自我的實現與突破。
如果真要我提供什麼對年輕朋友的建議,除了我最常建議青年朋友的「增廣見聞、培養國際觀」以外,就是「誠實地對待自己與對待別人,做個言行一致、重諾守信的人。」在我看來,這種「品格」的要求,是沒有、也不應有世代之分的。
絕不因失望而放棄、冷漠
為什麼特別提重諾守信的品格問題呢?這並非說教,而是因為我深刻地感受到,過去這些年來,台灣因為政治人物的失德失范,社會的善良價值被破壞得很嚴重,讓很多人無所適從。很多政治人物,話說得很動聽,但今天說的和明天說的卻可以相去十萬八千里。掌握權力的他們讓一些人誤以為「輕諾寡信」、「巧言令色」是成功的法門。
但事實絕非如此,至少對我來說,如果接近耳順之年的我還算有一些成績,還算受到肯定,靠的就是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八個字的堅持。不承諾做不到的事,一旦下了承諾,則全力以赴。最後,雖然這些年來,台灣因為執政者的貪腐,原地踏步甚至向下沈淪,但我有信心,台灣的未來會更好,只是要將這樣的「信心」變為「現實」,要依靠的就是年輕世代,未來廿年是年輕世代的黃金年代,也將是台灣的黃金年代。
但要做到這一點,年輕的朋友必須在追求小我幸福的同時,必須保持對國家社會、對公共事務的關心,絕不能因為失望而放棄、冷漠。因為台灣的未來,和年輕朋友的未來是「等義詞」!
來源:theme.udn.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8347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