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偉大的政治家都是以高遠流長的政治價值來決定其一言一行,譬如美國總統華盛頓,為了不開創一個「總統是經濟獨立的,應該無償服務的」先例而接受了鉅額的年薪;另一方面,為了開創「摒棄終身總統,和平轉移權力」的典範而拒絕了第三屆總統任期,在接受與拒絕之間,所考量的不是個人的榮辱及利益,而是民主價值典範之建立與否,毋怪乎其能被尊稱為美國國父而流芳千秋。
就目前民主國家的選舉而言,雖然不禁止連任的行政首長於卸任後隔一屆再參選,但基於世代交替傳承之責任並避免權力終身壟斷之流弊,一般來說,政治人物對此是十分自製謹慎的。
因此,當蘇貞昌陣營被問及蘇貞昌是否會回鍋參選新北市長時,該陣營則回答還是希望為其子弟兵吳秉叡加油;再者,當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被問及是否會回鍋參選台北市長時,亦回答將扮演好「抬轎人」的角色,不會參選。
當然,還是有對上開價值視而不見,完全不信邪的人,現任監察院長張博雅就曾回鍋參選嘉義市長,雖然能挾持其過去經營的超高人氣,再次輕取市長寶座,但堅不可破的許家班卻隨之土崩瓦解。此外,俄國總統普丁,雖然能以總統、總理兩職位間之輪替來緊握國家大權,在外界普遍預期今年3月將再次贏得總統大選的同時,歷史卻已經悄悄地將他和獨裁者史達林做了連結。
因此,回鍋參選不但象徵著民主倒退,也代表著該陣營後繼無人,過去未恪盡培養後進、完成世代交替的重責大任,即或再次當選也終將註定踏上窮途末路的命運。所以,若不能以民主價值作為行止的準則,而僅奉著選戰成敗為圭臬,黃敏惠想藉著回鍋參選嘉義市長,找回嘉義市的榮耀,如何可能?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