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內官方媒體集中曝光了部分中國自主國防領域「黑科技」項目,其中的高超音速風洞頗吸引人眼球。外界分析認為,中國建造世界領先的高超音速風洞從一個側面證實,中國軍方已經將高超音速武器作為構建對美軍非對稱作戰優勢的側重點之一。那麼,中國高超音速風洞的露面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知道,大氣層內飛行器都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因此包括飛機、直升機、導彈、炸彈等需要在大氣層內飛行或滑翔的物體都要針對空氣阻力的作用設計氣動外形。因此,大多數大氣層內飛行器都被設計成流線型,即便將受到的空氣阻力降低到最小,將其提供的升力增加到最大值。而地面上的風洞就給飛行器在上天測試之前一個成本很低的先期測試環境。通常,飛行器會被做成等比例縮小模型,然後被放置在風洞中央吹氣,以此測試飛行器氣動外形的技術指標是否合乎需求。
高超音速飛行器作為一種特殊的飛行器也需要藉助特製風洞進行地面測試,這是因為高超音速飛行器(不管是飛機還是導彈,也不管是否飛出大氣層)的末段飛行還是在大氣層內部的。若部隊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外形進行校正,其在末段飛行中就有可能發生偏轉、震顫,甚至影響其命中精度。當然,高超音速飛行器無法用測試一般飛機的風洞進行測試,因為一般風洞無法提供其所需的空氣流速等特殊環境指標。
據稱,中國針對高超音速飛行器製造的JF12風洞所能提供的環境指標領先國際同類型號。相比之下,美國的相關風洞只能提供最高7倍音速的環境,其噴管直徑僅為1.5米,測試時間僅為30毫秒;而JF12風洞卻能提供達10倍音速的環境,噴管直徑更是達到2.5米,測試時間達100毫秒。
在官方媒體的相關報導中,甚至還罕見出現了一款高超音速飛行器等比例微縮模型的鏡頭。這個高超音速飛行器整體呈楔形,飛行器有類似於飛機那樣的升力面,但其面積要小很多,這正是世界上曾出現的大多數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的氣動外形設計。但這款飛行器又具有獨具特點,那就是其升力面之間還有很多棱面,而此前美國設計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方案根本沒有這類設計。外界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國WU-14(東風-ZF)的設計方案,多棱面可能是專門為了增加空氣阻力和可操控性刻意加上的。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7945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