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職退役沒彈性 20年服役時間一到 軍官就想退伍?

ケビン| 2018-01-08| 檢舉

年金改革對象眾多,軍人自然成為關注焦點,但軍職較一般行業特殊,有著「限階限年」的規定,造成早退現象普遍,他們的退休金應該被砍嗎?

坊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軍人40歲退伍,身強體健領月退俸領到再見,實在很過份」「台灣竟然有很多一日退將,退伍前幾天才升任,領很高的退休金」。

連立委黃偉哲去年9月11日都說,繳得少、領得多,領到下一代,還領到這代納稅人的錢,軍保現已要破產,讓他頤養天年,退休金免稅,既然還繼續出來工作,退休金是否要考量併入所得。

國防部人力資源處簡任編纂魏木樹每次聽到這種話,都相當無奈。他說,這些言論代表多數人不瞭解軍人職業的特性與退伍制度。

大量裁軍 退撫基金瀕臨破產

分析軍人的退休金來源,共有兩種。軍保給付一次領,問題較小,主要焦點在1997年元旦實施的退撫新制,滿20年可領月退俸。

其實跟公教相比,軍人退休俸較低。根據國防部估算,軍人平均月退俸4萬9379元,也並非人人領得到。以服役20年上士為例,純舊制加18%優存是3萬3175元,涵蓋新舊制加18%,為2萬7216元,純新制最少,僅有2萬616元。

既然軍人月退俸較其他公職低,為何軍人退撫基金卻在2011年已入不敷出,預估2020年將用罄,是最早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

原因就在軍職很特殊。軍人有「限階限年」規定,「時間沒有到,不准退伍;時間到了沒有升,就必須退」。例如升上尉後,服役年資15年內一定要升少校,時間到了沒有升上去,立即要退伍,導致軍人平均退役年齡僅45.6歲。

且每個軍階都有額度,例如尉級要升少校,扣除擇優晉升缺額後,依目前的員額計算,有1萬1162個人無法升遷,就要非志願退役,少校升中校也有4461個人無法占缺,愈往上爬,職缺愈少,目前僅8名上將缺。

例如今年55歲、上校退休的洪先生,20歲任官,年資28年時,48歲因無法升少將而退役,「我是時間到了,非退不可,不然這麼早退伍幹什麼?每天跟老婆大眼瞪小眼?」他說。

限階限年的關係,讓很多軍人不能服役滿20年,造成退伍金一次領比例達七成五,剛好跟公教相反,公教領月退比例分別高達97%、99%。

再來是大量裁軍造成退撫基金瀕臨破產。1997到2014年間,國防部共三次人事精簡,國軍從45萬2000餘人降至21萬5000人,人數縮減超過一半。造成大批退役者領取月退俸,而繳交退撫基金的軍人則快速萎縮,導致收支不平衡。

魏木樹解釋,政府為維持部隊精壯,以因應作戰需要,年紀不能太大,美國軍人比台灣還年輕,平均服役年限約33歲,可領終身俸。

中將退休的吳斯懷說,因為軍官員額編制跟三次裁減軍人關係,這幾年已有7000多個上尉被迫退休,他們都未滿20年,僅能領一次退伍金,政府應修改陸海空軍任官、任職、服役等條例,照顧這些人。

談到年金改革,各行各業都有委屈。軍人更是特殊職業。

2011年退役的吳斯懷,當了44年軍人,有30年無法回家過年。從澎湖的華航空難、921大地震到八八風災等,他無役不與。「只有當過兵,走過那些歲月的人,才知道軍人領這樣的月退俸合不合理?」他以2009年高雄發生小林部落滅村為例說,當時軍中弟兄為找到生還者,跪在泥濘中聞屍臭味,身心嚴重受創,有一些同袍至今還在接受精神治療。

來源:www.gvm.com.tw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7873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