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角逐總統大選,為勝負憑添變數。憂心泛藍分裂的選民,即使對宋頗有微詞,也不乏主張息事寧人者,有些人因此呼籲馬吳應請宋楚瑜任閣揆,以換取宋退選;然而,避免分裂危機而啟用宋當閣揆無異負薪救火,不能解決紛擾。
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都傳出宋爭取出任行政院長。
李登輝始終不以閣揆回報有擁立之功的宋;想分裂泛藍的扁,也寧請王金平做閣揆。
可見宋本身的性格特質,才是無論誰當權,都不願用宋為閣揆的主因。
宋楚瑜與竇嬰
「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漢景帝時丞相職位空缺,竇太后數度向皇上建議起用有平亂之功的魏其侯竇嬰為相。
景帝回答:「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侯?魏其侯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
實在是因為魏其侯驕傲自滿,自我欣賞,行事草率多變,難以出任丞相,擔當重任。」
竇嬰是竇太后堂兄之子。漢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諸候造反,即所謂七國之亂。漢景帝覺得竇嬰有賢能,徵召平亂。事成後倚為重臣,權勢如日中天,次年又出任栗太子老師。當景帝決定廢栗太子,竇嬰極力反對不果,憤而稱病不朝,直到他人剖析與太后和景帝負氣可能的下場,才重新上朝,但已造成景帝負面觀點,不願再授以相職。
觀諸宋過去20多年政壇的表現「沾沾自喜耳,多易」實是對宋最精簡傳神描述。
蔣經國剛去世的渾沌局勢下,宋以臨門一腳的決斷,將李登輝推上國民黨主席;爾後又助其一一清除國民黨內的大老,日益鞏固李的權勢。
對李而言,宋如竇嬰平七國之亂,有固權之高功;即便如此,卻不用宋為行政院長,因為老謀深算的李已經看出宋「沾沾自喜」的心態,不是行政院長的良選。
畢竟台灣是總統制,非內閣制,閣揆應執行總統治國理念,不應喧賓奪主成為掌舵人,一旦將閣揆大權交給宋,宋很難俯首聽命總統,只做一個單純的執行者。
有人說,宋有能力,讓他獨當一面施政又何妨?
但台灣在改為內閣制以前,閣揆應以總統的理念為尊,做必要的節制配合,否則總統與行政院長各有堅持,雙頭馬車何去何從?
宋總說自己有能力,津津樂道他的省長政績。實則當年國庫充裕,宋全省走透透,對地方政府「要五毛,給一塊」的散財童子作風,今天在客觀環境上無法複製;且彼時民進黨不成氣候,三家電視台皆為公營,不像現在反對黨和媒體天天照三餐罵執政者。
時下宋若當上行政院長,同樣也會被罵得一無是處。
且宋真有能力,親民黨也不會由四十餘席立委落至菁英紛紛求去,舉黨趨向泡沫化…
"沾沾自喜"自戀心態,能做老大、總統,難以做總統的施政團隊一員–行政院長。
再說「多易」,就是他輕浮多變,缺少理念原則。先做李的馬前卒整肅國民黨大老,後來又與李鬧翻出走。
來源:blog.udn.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7845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