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位同鄉在離島擔任公職的年輕人,聊年金改革這件事,他顯得極不耐煩。「在辦公室裡,老是有一群約五十歲的同事,每天在罵年金改革這件事,我已經麻木了~」對他而言,退休必須適用民國106年三讀通過的《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的65歲退休條件,距離退休期限超過30年,但擔任的工作,幾乎是距離退休不到10年同仁的兩到三倍工作量,工作必須熟習新法規、接待民眾與民意代表打交道,都是老鳥們最不願意的工作。
在年輕公職人員心中,在這波年金改革中,看不到希望~因為工作量總是最多,錢領的卻比年資較長的同事少很多,中央與地方財政困難,新職務的職等起薪就比較低,加上年底考核依照往例主管先打甲等,新人有七到八成的比例是乙等,對於工作熟稔度較差,長官缺乏耐心教導,官大學問大,盡是做些鳥事。此外,即便106年六月通過的《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比起近十年內退休的同仁所領的錢,仍減少超過三成以上。
公職人員在一般人的眼中是鐵飯碗,但在年輕公職人員卻得不到認同感,甚至擔心被批評是米蟲,而不願告知別人自己擔任公職的身份,民營機構加班可以領到加班費,在公職領加班費要看運氣,一則是預算限制、一則是單位人員所分配的配額,即便申請補休所負責的業務仍是自行要處理,不會有同仁代勞。因此,工作繁重或較瑣碎的職務,不斷輪換新人擔任,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人員流動率高,工作交接不確實,檔案文件不清楚,又要上些無聊對實務沒幫助的課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
筆者曾走進某公務機關,所有等待辦理民眾,站成一排等待櫃臺後面的年輕人,只見他手忙腳亂,一下子接電話、一下子跟民眾叮嚀攜帶文件、一下子送文件給坐在後頭的看著報紙的的官員確認,一個阿婆問說:「少年仔,你是領多少錢,這麼忙碌。」他淡淡的回答:「阿婆,我是約聘的!」這幾乎是地方公所每天的日常寫照,他們連公職身份與福利都沒有,卻執行比公務人員更繁重的工作。年金改革其實不患寡而患不均,每天看著老前輩盯著電視罵年金改革,對苦苦等不到退休的年輕人情何以堪,而只會算錢看樓地板的年金改革的政府,對年輕人有何進步可言?
來源:tw.appledaily.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