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現在被當成罐頭語言在用,那是我說的。
研究官方政治宣傳,我的結論是:宣傳就是和事實相反的東西。宣傳的內容,就是當下匱乏的東西,否則就不必宣傳了。
沒想到,司法也適用。
我不是要談「捕獲野生馬英九夫婦在吃牛肉麵」。這兩個人一直都很野生。吃個牛肉麵也要拍?少見多怪。如果看到這對夫婦錦衣玉食再拍吧。
我只是想到馬英九日前親自到臺北地檢署,控告北檢長邢泰釗洩密,要求轉移管轄權。馬英九強調兩點:一、「三中案」偵辦過程洩密太多。二、外洩內容片斷、非事實。
從問訊到放話,馬英九痛罵這個司法「追殺成什麼樣子」。氣歸氣,馬英九控告的理由是重點:洩密。違反「偵查不公開」。這是刑事訴訟法裡經常被引用的觀念。但這個原則到底拘束了誰?如果一、檢察官就是洩密來源,怎麼辦?二、如果檢察官從媒體上看見一波又一波自己正在偵辦的重大案件案情外流,檢察官該採取什麼動作?
沒有。檢察體系毫無反應。繼續放任這種「放話」,一直到馬英九控告之後,才開口自清。但「偵查」這件事,檢察是主體,主體只澄清「不是我」,卻不用偵查手段追究「是誰」,這是台灣司法體系最灰的地帶。偵查總是會公開,政治操作的輿論公審總是比法庭更早開始,更早宣判。這是台灣對政治體系信任崩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專業認知上,邢泰釗不過爾爾。不過,這也不是我要談的重點。
地檢署、調查局以證人身分同步約談「新黨四君子」,王炳忠、林明正、侯漢廷,還有連我都不認識的陳斯俊。說這四個人牽涉陸生周泓旭的共諜案,涉嫌違反國安法,然後兵分多路,拂曉攻擊,臉書直播,事態擴大,不了了之,無保請回。這種訊問、搜索同步,這種證人、被告不分,這種雷大雨小的結果,很難不做政治聯想。聯想這一切只是為了製造輿論的寒蟬效應,阻絕統派活動;嚇阻兩岸青年交流。
我對這四個人非常不滿。我太低估他們。照檢調單位的約談、搜索標準,我當然有違反「國家安全法」的實力,但竟然沒有。而這個四個「政治菜鳥」這麼容易就違反了,還弄這麼大的事兒,不是他們「隱藏實力」對不起我,就是檢調東廠附身,對不起這個社會。
我知道社會高度關注這個案子。這個案子的政治效應極強,不只可能改變明年選舉國民黨、新黨在藍軍選票的配盤比例,更使得外界認識除了「太陽花」、「反課綱」之外,台灣還有一支對歷史抱持正確理解態度的年輕人。借力使力,這件事或許有機會真的把台灣二十年來扭曲的政治風向重新洗一洗。讓年輕人自省,把國家從危機狀態拉回來。
不過,這也不是我要談的重點。我要談的真正重點是周泓旭。這個共諜。你只要再關注一下周泓旭,就不必再跟著那些司法酸民用「白色恐怖」來開脫「綠色恐怖」。好像只要提起「白色恐怖」,「綠色」就不恐怖了。「恐怖」變成一種比較,而且是異次元穿越式的比較。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www.nownews.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