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駐日的F-35。(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臉書)
星期四,中國政府正式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抗議美國總統簽署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中包含了美台軍艦互訪的相關條文,儘管這個條文只反映不具約束力的「國會意見」,是否執行完全取決於川普總統。
許多人或許無法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會對一個沒有行政拘束力的條文做出如此強烈反應,甚至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還在上週警告說,「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對於這個問題,著有《中國的侵略威脅》一書的2049項目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分享了自己深刻體驗過的「震撼教育」,以及台灣在美中關係所佔有的份量。
全球檯灣研究所台灣安全座談會(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易思安星期三在華盛頓的全球檯灣研究所一場座談會中表示,他在上海復旦大學就讀時曾有同學問他,是否支持美國售台武器,當時年輕又「不夠世故」的易思安很直覺的答覆說:「當然。台灣是一個民主體制不是嗎?這有什麼了不起?」結果同學告訴他,「如果你這麼想,那麼我們兩國之間就會有戰爭。」
易思安說,中國同學的反應讓他感到震撼,但後來他在台灣就讀研究所時也經常聽到中國武力攻台的言論,這不禁讓他深思:為什麼台灣對中國如此重要?他開始對這個議題產生興趣,進而以此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深思美國該如何避免台海發生戰爭,也在他的書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易思安說:「如果台海發生戰爭,那將是因為華盛頓的政治人物把情況嚴重搞砸了,答案就是如此簡單。因為戰爭是可以避免的,這場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發生戰爭就是因為政策最終失敗了,它是外交的失敗、情報的失敗,也是戰略的失敗。」
易思安表示,他在研究解放軍條令、戰略、戰術及各種相關作戰手冊過程中發現,政治(politics)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份量,因此他認為,如果華盛頓領導層失去鎮定,那將使戰爭的可能性增加。
他說,所有戰爭都離不開政治,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和極端形式的體現。根據他的分析,臺北完全有足夠的工具來保持威懾力以防止戰爭,問題在於,華盛頓、臺北、東京,以及其他盟友和夥伴是否有通過保持威懾而防止戰爭的配套政策?
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研究員費舍爾(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國際戰略評估中心資深研究員費舍爾(Richard Fisher)也在座談會中,對近來中國空軍頻頻進行遠洋訓練,以轟-6等機型穿越台灣南北部附近空域到東中國海上空來回演訓的做法表示,這是解放軍幾年來訓練的一部分,也是對台灣的軍事脅迫,隨著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網絡侵襲及大數據能力的提升,今後戰機繞飛台灣只會更加頻繁,台灣必須有隨時以F -16戰機升空伴飛的準備,不要讓解放軍對攻台能力過於自信。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www.storm.mg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