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宜恩:賴神,lie神

ケビン| 2017-12-12| 檢舉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檢視相片

賴清德

更多

賴清德院長上任後,雖然有效提升政府執政滿意度,不過最近由於勞基法修法所引發的強大社會民怨而使得聲望急速下跌,原本台南執政時所被塑造出的「賴神」形象搖身一變成了「 lie 神」。

步入凡間的結果不但使其神格化形象破滅,也連帶重重影響了執政黨在勞工以及青年族群的支持度,府院黨見此危機也不得不採取各項止血措施,以求此次政治風暴不致延燒至 2018 縣市長選舉,進而危急執政地位。

自太陽花學運後,憑藉著較為清廉形象及改善社會不平等、追求社會正義等訴求而迅速吸引青年及勞動階級支持的執政黨,為何在獲得行政與立法全面執政的壓倒性勝利不到兩年間,就面臨社會民心的背離?

除了與執政後所推動各項政策並未有效降低社會不平等、提升社會正義及經濟景氣外,更重要的是執政黨若干政治人物的發言,恰巧與過去一黨獨大時期,國民黨部分政治人物因自滿而發表的爭議性言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選民們原本期待執政黨能一新耳目,有效革除過去台灣政壇積累下來的諸多弊端,例如過度向財團傾斜、執政者未能有效傾聽民意,單憑一己之見而專斷獨行等,但現 今執政黨許多政治人物所展現出來的態度及其言論,可以說跟過去執政者並無二異,令選民大嘆是否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會陷入「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的局面 。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執政者與在野者對於公共政策及公共事務的看法,本來就會因為所處位置之不同,而存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過去許多在野政黨針對若干重大政策議題的看法,往往會與執政後的具體作為有著不小落差。

例如過去曾高喊反對凱子軍購、金錢外交的國民黨,在重返執政後面對來自於美國及外交舞臺的壓力,也不得不調整策略,以持續向美方進行軍事採購、提供友邦經濟或財政援助等方式以確保我國在國際社會中辛苦佔有的一席之地。

然而對於以高舉具理想性的訴求而順利當選的政治人物而言,其當選後的言行是否能秉持原先所宣傳的理念,往往會被人民以更為嚴格的標準來審查,當選前後行為標準嚴重不一的政治人物,也很容易遭受選民的唾棄而失去舞臺。

在這次勞基法審查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執政黨政治人物紛紛發表令人訝異的「驚世語錄」,例如「真正的勞工沒時間抗爭」、「外面的抗爭聲音都是錄音帶」,或者以粗糙的政治手段如「一分鐘通過一例一休」、「零秒通過勞基法修法」等處理重大爭議議題,讓人感慨這群過去標榜自街頭起家,以擁抱人民對抗威權而獲得廣大支持的政治人物,為何如今反而扮演了新的威權角色而選擇遠離人民?

若要企圖理解這些政治人物為何態度轉變如此之大,或許可從賴院長的談話中獲得一些啟發:賴院長日前在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面對明年的縣市長選戰,雖然執政黨遭受不少批評、選民對其表現並不滿意,但當面對在野黨競爭對手時,選民還是會寧願投票給執政黨,因此執政黨依然將保有執政優勢。此番言論一出雖然飽受外界批評,但卻也一針見血的點出了當前臺灣政界的殘酷現實。

首先賴院長精準的掌握台灣選民溫柔敦厚,具有「不念舊惡」的道德情操,面對不同政黨的強力挑戰下,雖然對執政黨目前的表現並不滿意,但基於對在野黨更加不願信任的情況下,寧可含淚投票支持壞孩子,也不願意將權力授予不被信任的外人,這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判斷基準,不分黨派普遍存在於其基本支持群眾中,也就是選舉相關研究中所稱的「鐵票部隊」。

其次雖然在勞基法修法過程中,在野的國民黨及時代力量展現了與社會輿論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捍衛勞動基本人權的價值觀,但因此不見得便能有效爭取更多選票。上次總統大選中,支援執政黨的群眾有大多數是基於對過去國民黨執政所累積的不滿,這些選民較難因單一事件而迅速轉變對國民黨的看法,尤其本身具有較強政黨分界意識的選民,更難因此改變態度,於下次選舉中轉向支持國民黨,在權衡得失下寧可支援在政治光譜上較為趨近執政黨的時代力量。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tw.news.yahoo.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7504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