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是許多陸客心中的「聖地」。(本報系資料)
文化部計畫以「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的方式,進行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但是採取限制性招標,並由太陽花運動中出名的沃草公司得標;對此,評論家王豐質疑,民進黨執政後,文化部小動作不斷,文化部是不是成了「文化大革命部」?
王豐今天(14日)發文,對文化部「去中國化」的最新舉措進行評論。他認為,推動所謂中正紀念堂轉型,目的是想「去蔣化」,但民進黨當局忽略了大陸民眾的觀感與當下敏感的兩岸關係。
他說,儘管在台灣,蔣中正是台獨人士不共戴天的仇讎,但別忘了,台灣事實上已經成為大中華文化圈、大中華經濟圈的一部份;在中國大陸,蔣中正可能有上億或者更多的「粉絲」,他們是不會同意台灣當局隨便「動」中正紀念堂的腦筋,甚至是國民黨時期之重點歷史文物。
看看現在,兩岸關係好不容易在十九大趨於明朗,習近平並未對台灣說什麼太刺激性的重話。然而,此刻台灣「文化部」反倒有造次之舉,豈非要成為惡化兩岸關係的罪人?
王豐呼籲,千萬別把所謂的「中正紀念堂轉型」計畫,操作成新一波「去中國化」議題,否則它將會為大陸新一波的「仇台情緒」加添柴薪;另一方面,文化部也不應該是「文化大革命部」,建議其推動政策須適可而止,不必「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王豐強調,民進黨當局必須懸崖勒馬,此事該由蔡英文出面制止!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王豐 民國歷史館
來源:www.chinatimes.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加入好友,分享好文給親朋好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