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後回到台灣,她內心卻發出悲鳴:台灣,我呆不下去了

ShaDoW| 2017-07-23| 檢舉

日前台灣地區的「指考」作文因為考生都以「悲觀心態」論台灣,引發眾人討論。近日在社交網站上出現一篇標題為「台灣,我呆不下去了」的文章更再度戳中網友們的心聲,更出現正反兩極討論。

發帖的人在文章中表示,自己曾在香港、美國求過學,原本抱著相當興奮的心情回到家鄉台灣準備定下來生活。雖然在回台前,曾有同學對她說過「當你回到台灣,一定會不適應。

 」但她仍堅持自己回台闖闖。

沒想到在回台當天,她和表姐討論現況,才得知原本喜愛設計的表姐最後選擇考了公務員,一切從零開始,但是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只能這麼做。當原po問說為何不繼續做設計?表姐只是淡淡的說:「設計也不好賺錢。」 在台灣為了生存,你學會膽怯。膽怯也只為了融入社會。

接著原po分享了自己回台灣後的面試經驗。。。。。

面試時主管鉅細靡遺地詢問了她的家世背景、包括居住城市,讓她不禁相當疑惑過去在島外的面試經驗中,從沒有一個主管對家庭背景這麼有興趣。後來和台灣的朋友分享面試經驗後,反而還被笑說:「你怎麼這麼天真,還這麼菜。問背景、問私人狀況是台灣企業的常態。」

原po表示,光是想到有無數的大學生、碩士生可能也是這樣的面試,不論能力先問家庭背景,

「頓時為台灣的年輕人感到悲哀。」原po更想到之前在美國的電視台實習,因為不會剪片,負責人還表示進公司後都可以學習,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狀況完全天差地遠!」

最後,原po提到,「在美國,我體會到只要你願意付出學習,就有人願意給你機會,只要你願意開口,就會有人願意幫助你,階級當然存在,但更大的職位,往往伴隨的是更多責任而不是優越感!在台灣,上位者總是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沒能力、沒競爭力、抗壓性低又愛花錢,所以也只配做些基層工作,然後要求他們慢慢磨,等待那可能永遠不會來的升遷和更大舞台。

而背後的原因其實是,這社會從來就沒打算真的'給年輕人機會'。 」

不少台灣網友們看到文章,紛紛含淚表示,「真的太中肯」、「所以台灣的年輕人就只能這樣過一輩子」、「就算想離開台灣追夢,也要有資金這才是最殘忍的」、「很中肯,但生活很現實」、「大概要等到這一批4、5、6年級(大約等同於50後、60後、70後)退下,台灣才會有新的希望。」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5769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