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首當其衝就是旅遊業,
目前綠色立委的說法,
完全歸咎中國大陸官方打壓,
但是身受其害的觀光業者卻心知肚明,
因為目前根本是裡外夾擊,
觀光局並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背後捅刀?
怎麼一回事?
我們繼續看下去 ...
多家旅遊業者
營運陷入困境
臺灣南部一家中型旅行社從今年7月起就陷入困境,
而且每下愈況,到12月,陸客團只剩3團,
而且還是採購團,甚至因為僧多粥少,
團費更節節下跌,只有每位400元人民幣,
摺合新臺幣1,800元,
但是入臺證件費600元、保險費150元,
剩下的連車資都不夠,
必須要靠購物回扣支付餐旅及觀光景點費用,
如果每位陸客平均購物不到3萬,旅行社就註定賠錢。
現在因為中國大陸客不願消費, 所以每團都虧損 10 萬元以上。
中國 故意從中挑撥 為了壓低價錢
但是讓臺灣業者憤憤不平的,
就是中國大陸組團社還故意從中挑撥,壓低價錢,
不但零團費,甚至還有倒貼的現象,
但是組團社至少還向陸客收取
1,880 至 2,200 元人民幣,才不至於賠錢。
一家從前每月動輒上千團的旅行業者說,
希望中國大陸官方能夠取締亂象,
不要讓中國大陸組團社對臺灣業者予取予求,
至少要考慮在臺灣的旅遊成本。
由於做一團是賠一團,
加上觀光局提出3億元補助計畫,
所以臺灣業者已經轉向爭取國內旅遊生意。
但是由於觀光局沒有配套措施,
就連國內旅遊也是亂象頻傳。
外有大陸剝削 內政府官僚要脅
從事陸客旅遊的業者說,
3 億元是他們於912走上街頭,
聲嘶力竭爭取到的,所以觀光局規定,
只有接待過中國大陸團客的旅行社才能夠申請補助,
不料民進黨立委到觀光局拍桌後,
觀光局立刻轉變,
取消只補助陸客團旅行社的規定。
業者痛批觀光局出爾反爾,
因為既然是協助「度小月」,
就不該讓其他業者搶分一杯羹,
何況,專接陸客團業者不熟悉國內旅遊的市場操作,
加上日規遊覽車的舒適度也不如國內市場的歐規車,
所以除了降價競爭,他們別無他法,
但是觀光局對於正常的生意競爭, 也要橫加干預,威脅取消補助資格,
業者說,外有中國大陸客到臺灣旅遊意願降低,
內有臺灣官僚要脅,讓他們受到夾擊,
好像裡外不是人的豬八戒。
觀光局簡直就是「小警總」 委屈忍受官腔官調
業者說,目前兩天一夜的國內旅遊,
行情是每位3,500元左右,但那是旅行社須向外租車,
所以成本增加,可是陸客團業者都是自備遊覽車,
只要支付司機薪資,所以自願回饋國人,
優待800元,但是觀光局不查明真相,
就認為是零團費,打起官腔,
業者形容觀光局簡直就是「小警總」。
雖然委屈忍受官腔官調,
不過業者並沒有因此過上好日子,
目前仍然要自己籌錢支付國內旅遊的支出,
因為觀光局的補助款並沒有立刻撥款,
必須要等半年後才付款,
理由是銀髮族旅遊補助款還沒有付清,
觀光局已經沒有經費支付陸客團旅行社補助計畫。
但是業者不服氣表示,應該一碼歸一碼,
怎能將銀髮族與陸客團混淆在一起。
觀光局的補助 看得到,卻吃不到
對於觀光局的補助,業者結論,
根本就像新增加的勞工特休假一樣,
看得到,卻享受不到。
因為從前陸客團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不間斷,
所以可以拿到最優惠的房間價錢,
現在轉型到國內旅遊市場,無法保證每天出團,
自然拿不到優惠的房價,
而且只有周休二日才成行的國內旅遊,
讓飯店也無法消化,自然無法降低房價,
就連國營事業的圓山飯店房價,
周休二日的最低房價是3,900元,
加上交通與餐費,觀光局的補助款就真的是「度小月」。
所以業者諷刺,觀光局根本沒有轉型正義,
業者仍然是過冬,而且是越來越寒冷,
就連一家雇用超過三十位員工的藥妝店,
也已經關門,但是藥妝店的保全,
曾經相信蔡英文維持現狀的保證,
現在後悔投票給民進黨。
台灣連觀光都做不好
我們還剩什麼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39643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