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停滯多久了?鄉民:「這一年」之後就走下坡!

台灣社會停滯多久了?鄉民:「這一年」之後就走下坡!

許多七年級的鄉民常說,小時候課本告訴我們,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先進國家,可是等到成年了出社會,卻發現台灣的起薪比周遭國家低、產業發展陷入泥沼,什麼「四小龍」都不好意思再講,回想過去的榮光,不禁要嘆息:台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止步不前的呢?

2000年的中華職棒聯盟四隊:統一獅、興農牛、和信鯨、兄弟象/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網友junki8957在批踢踢發文表示:「國小的時候,網際網路剛起步,奇摩,蕃薯藤,pchome,遊戲基地,地窖,還有pcdiy雜誌,國產遊戲好多可以玩,大富翁,軒轅劍,金庸群俠傳,仙劍奇俠傳...」

2000年11月的遊戲軟體銷售排行榜:除了來勢洶洶的紅色警戒2,銷售前六名中有五名都是國產遊戲。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國片連續劇好好看,台灣出的歌好好聽,蔡依林,張惠妹,范曉萱,徐懷鈺,周杰倫,職棒也好熱鬧好多隊,味全龍,統一獅,時報鷹,三商虎,俊國熊...那時台灣的摩托車也都很時髦,建築物大樓多是新蓋的,泡麵好好吃,各行各業百家爭鳴...」

2000年,剛發行第一張個人唱片的周杰倫,在西門町舉行簽唱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曾幾何時,國產單機遊戲根本絕種了,只剩手遊糞game只想坑錢的公司一大堆,網購停留在刷卡匯款年代,物流難追蹤,第三方支付不普遍,電動車不普及,新的摩托車貴死人,路上多是老機車,熱鬧城市建築物也多斑駁了,越靠近火車站房子越老,市容也就越來越差。桃園國際機場捷運蓋了十幾年還沒通,進出機場只能搭巴士計程車。」

延宕多時的機場捷運,現在要拼年底正式運行,圖為捷運沿線景觀。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很多知名歌手也都去中國撈了,綜藝節目也不行了,連續劇偶像劇也就那樣,國片曾經又紅一陣子,但是又被沒深度的搞笑片(不好笑)炒爛...自豪的台灣美食屢屢爆出食安問題...曾為年輕人的流行指標西門町也老舊了,五分埔快不行了,很多都從中韓直接批發進來,品質又差...遊樂園就369那四間,十幾年來遊樂器材也都那些,遊樂園的遊行規模之陽春我眼淚都快掉下來...」

台北五分埔商圈出現轉租、關店潮。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沒有要跟其他國家比的意思,這些東西往前十幾年都是非常先進新潮的,但為什麼就一直停住甚至沒落了?為什麼會這樣?台灣還有機會趕上甚至超越重返亞洲之龍的行列嗎?還是只能塊陶了?」

這番感嘆,也讓許多經歷過九零年代繁榮盛況的鄉民心有戚戚焉,認為「那時期台灣的單機遊戲真的好,在亞洲數一數二,曾幾何時仙劍軒轅都變中國遊戲了」「說真的1990~2000真的是黃金年代...各種起飛」,更好奇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經濟、文化、產業、國民生活開始停滯不前,不再進步且失去競爭力呢?

幾乎所有人都說,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2000年開始衰退 兩黨開始惡搞台灣 已經16年了

「馬+扁~就是台灣最關鍵的16年 台灣人被騙了16年」

「從國會無理由無限杯葛開始 就在阿扁上任時」

「2000年就是台灣最顛峰了 之後走下坡開始吃老本 」

「2000年就停滯了十幾年了 還會再下去」

「大約2000年初是台灣顛峰 那時股市雖慘 但房價物價低 而且人們對未來有信心 覺得困境只是暫時的」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而原因是什麼呢?

兩黨惡鬥、意識形態的內耗

「內耗+利益政客+意識型態=兩極化社會」

「從開放民選,台灣政黨惡鬥開始停滯不前」

「扁封殺外省人八年,馬封殺本省人八年,實際上兩邊合作才有救」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缺乏凝聚力...你有看過來自美國的人民說他自己是美國人時,有人會靠北他嗎?奇怪了當台灣人民在自己家說是台灣人時,還要被質疑是民進黨派來的吱吱,只能說一個團體想要進步就必須要全部人向目標一起邁進。嘴巴說都很簡單,就像兩人三腳旁邊的人總拉你後腿是要怎麼前進」

「問題就是兩黨 可悲的意識型態分裂了整個島 台灣沒有資本內鬥」

立法院。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產業企業心態不健全

「自從Cost Down成為企業經營顯學開始」

「老人說:年輕人會搶生意 只傳承半套技術」

「我只看到台灣人只能消費次級品 好的東西都運往國外賣」

「只想賺easy money,怪誰?」

「中等收入陷阱吧 社會觀念不進步(cost down) 無法再往上提升」

2016年8月的嘉義就業博覽會,84家廠商近4000職缺,卻被民眾指出,其中有許多值缺薪水不到22K。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中國因素、親中陷阱

「回想東瀛霸主的戒急用忍真是神策 對中國解禁後一堆跑去中國回頭打台灣 在台灣最後也被 迫到中國」

「中國崛起是雙面刃,給台灣也有利基 但中國市場太大,所以變成世界主場之一 聽到比較好的說法是說,台灣經濟本來可轉型了 但是因為中國市場崛起,所以台商心動 跑去中國發展,錯過了轉型的契機」

「突然想到求學時期,新聞三不五時就播到又抓到對岸偷渡客要來台賺錢,說台灣的錢好賺,才十幾年而以變化如此之大令人不勝唏噓」

「說真的是從親中開始停滯的 演藝圈更是已經整個毀掉」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歷程

「高房價、租金,把新創抹滅。」

「一直有在進步阿 只是有更多資源的國家進步更快」

「台灣裙帶資本主義養出不思進取的上層階級 ,無解」

「政府跟民間都有責任吧? 都短視近利 把錢拿去炒房根本哀...」

「就早期台灣人力土地成本便宜,外資願意投資,外銷市場也不錯,現在其他國家成本比你便宜,法令比你寬鬆,當然工廠資金往其他國家走,沒有什麼必然現象而已」

台北五分埔商圈出現轉租、關店潮。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看起來台灣社會,無論是產業還是文化的巔峰,大概都是在2000年或稍早之前,然後就進入了鄉民心中「失落的年代」,但除了時間點和推測原因,最難的還是找到共同的方向和解法,不然台灣只能繼續停滯下去,而青年們也只能懷念九零年代的景象...然後繼續領22K加班下去了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3429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