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飛返逆跳▼
飛返功能最早出現在「現代製表之父」寶璣先生1794年打造的一款逆跳日曆懷錶。飛返的實際,是讓指針到達刻度終點時瞬間跳回到起點的往復運動,一般用在60分鐘計時和日曆上,高端腕錶則會用於秒針計時。
如寶珀推出的super trofeo 雙追針飛返計時腕錶。因為飛返的製作工藝複雜,因此帶有飛返逆跳功能的腕錶價格往往都不太便宜,趕緊看看你的腕錶有沒有!
什麼叫三針一線▼
三針一線的完整叫法其實是:規範指針腕錶。英文名是Regulator ,通常會直接寫在錶盤上。它的特點是錶盤上時針、分針、秒針各佔據一個刻度盤單獨計時,而三根針的尾巴都落在12點到6點連成的直線上,故稱之為「三針一線」。
由於三針各司其職,互不干擾,因此走時要比普通機械腕錶更加準確。三針一線具有強烈的儀式感,最適合用作正裝表佩戴出席正式場合。
計時碼表有什麼用▼
計時碼表(Chronograph)是一個專業名稱,其中的chrono在古英語和拉丁語中是「時間」的意思,而graph在英文中表示「記錄工具」。計時碼表中最常見的是計算刻度系統,通常刻在錶盤最外圈或者錶殼上。
常見的計時碼表用於測量時速的較多,當然高端腕錶肯定不會只滿足於測速,比如測量脈搏的ULYSSE NARDIN脈搏表以及TISSOT可以測量距離與時速的JANEIRO計時碼表。計時碼表結構多種,主要分為單秒針,雙秒針、單紐式、雙紐式等,也屬於腕錶中復雜功能的一種。
排氦閥門是乾嘛的▼
為什麼專業潛水錶必須要排氦?首先氦氣的體積非常小,甚至還小於水分子好幾倍。當潛水錶下降到海下的一定深度,氦氣就會在高壓之下侵入腕錶。而當潛水員逐漸上升,潛水錶的內部壓強就會開始高於外部,這時候如果不採取排除表內氦氣的措施,錶殼就會直接爆炸。
氦氣排放閥門的出現,意味著潛水錶的潛水深度得到極大的提高。1971年勞力士率先開發了排氦閥門的專業潛水錶,潛水深度達到前所未有的2000英尺。
精鋼和鈦合金的區別▼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腕錶製作材質主要是精鋼、鈦合金兩種。同樣是合成材料,使用了鈦合金的腕錶價格卻往往高於精鋼。
首先,鈦合金比鋼重量更輕,大約只有鋼的55%。其次,鈦合金的抗腐蝕性和硬度更高,不會生鏽。許多航天科技也採用鈦合金來製作火箭、導彈的部件。再次,鈦合金比精鋼更環保,不會對人體產生金屬過敏反應,同時還具有記憶特性,更貼切人體皮膚。所以鈦合金材質的腕錶雖然稍貴,其實性價比更高。
玫瑰金和紅金一樣嗎▼
很多人看貴金屬腕錶的材質時常常會看到標著「18K玫瑰金」和「18K紅金」的字樣,那這兩者是不是一樣的呢?
因為純金十分柔軟,容易變形,並不適合打造錶殼,所以人們選擇加入少量其他貴金屬以增加黃金的硬度。
大家看到的偏紅的金錶殼就是以黃金加入銅為主,在75%的黃金中加入25%的電解純銅就為紅金,這種比例下形成的18K 金顏色最紅。而加入銀的話,顏色會變淺,加入越多的銀,紅色就會越淺。當18K金中,銀的含量增加到10%,銅退至15%左右的時候,顏色就會比較偏粉,也就成為了玫瑰金。所以,實際上紅金與玫瑰金的區別並不大,只是顏色更紅而已。
為什麼有璣鏤紋的腕錶那麼貴▼
璣鏤(Guilloche)」一詞是從法語guillochis演變而來的。它的本意是用機器創造的精確的規則的含有直線和環形圖案的雕刻工藝。
製作璣鏤錶盤非常複雜,必須由鐫刻師的雙手操作控制雕花車床上的雕刻刀具;一隻手輔以車床旋轉金質盤面,而另一隻手則向雕刻刀具施壓控製刀尖,在面盤上鐫刻出設計好的精細機鏤圖案。
隨著凸輪旋轉,向不同方向移動銑刀頭,而同時錶盤在車床上也相應來回移動,精美的鐫刻花紋便由此誕生。在這整個過程中不容許有任何細小的差錯,哪怕只是一小步都足以毀壞整個錶盤。因此璣鏤紋的腕錶更為靈動華貴。
什麼是琺瑯表▼
琺瑯表代表著永恆的話題和腕錶收藏家熱愛,還有昂貴到無法想像的價格。琺瑯表分為掐絲琺瑯、微繪琺瑯和鏨胎琺瑯三種。拿我們最常見到的掐絲琺瑯來說就是需要將一根不到0.5MM的金絲彎曲設計成圖案,並固定在琺瑯底釉的表面上。首次煅燒後,金屬絲線勾勒而成的圖案會按設計填充琺瑯釉彩。
琺瑯塗層晾乾後,須放進窯爐以超過800℃的高溫煅燒,琺瑯才會與金屬基底融合成一體,變得非常堅固、穩定。過程中一旦有某個釉料出現裂紋,則整隻錶盤報廢。製造掐絲琺瑯錶盤的成功率不到50%,所以十分珍貴,凡是在拍賣會上出現的琺瑯表,無一不是拍出天價。
什麼是鵝頸式微調▼
在格拉蘇蒂腕錶的介紹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鵝頸式微調」。到底鵝頸式微調能起到什麼作用?
鵝頸微調是為調節快慢針而存在的,避免了快慢針無可避免的大偏差,主要原理是利用金屬片的彈性把快慢針夾住,再通過一根細小的螺絲精細地調教快慢針偏移幅度,調教好之後,快慢針就被緊緊地固定住了。由於裝置的形狀神似天鵝頸部的優美曲線,所以才將這個微調裝置稱為鵝頸式微調。
除了日內瓦紋之外的打磨紋飾▼
高端腕錶的比拼常見於所使用的機芯,為了顯示各自工藝的精湛,製表大師們往往會在機芯上進行高超的手工打磨,使得原本普通的機芯變得富有稜角和花樣,增加美感。
最常看到的就是日內瓦紋,它因神似波光粼粼的日內瓦湖的湖面而得名,日內瓦紋又分為條形波紋、環形波紋和放射形波紋。其中,條形波紋經常大面積佔據機芯的夾板和自動擺陀,上面還點綴著紅、藍寶石。
除了日內瓦紋外還有很多更為細膩的太陽紋,太陽紋呈放射形狀,常被安在夾板的最外圈或者機芯的各種連軸上。
珍珠紋與魚鱗紋很像,不過比之魚鱗紋,珍珠紋的相互交疊面積更小,紋路也更加不均,如今只用在很小的部分來輔助機芯層次感的打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3326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