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做奮鬥的先鋒......」這首熱血激昂的歌曲就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軍校——黃埔軍校的校歌,已經傳唱了九十多年,但歌詞中的「黨旗飛舞」,卻被島內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認為不合時宜,要求軍方把「黨旗」改成「國旗」。

劉世芳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日前在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為了培養軍校生「國家認同」,台「國防部」須將陸軍軍官學校(其前身俗稱「黃埔軍校」)校歌中「黨旗飛舞」一詞改為「國旗飛舞」,避免「黨國不分」的狀況。
吳斯懷
對此,台陸軍退役中將吳斯懷5日在臉書上批評,「這是狹隘、無知的意識形態論調」,「要改陸軍官校校歌,先改你們祖墳堂號!」
吳斯懷表示,若要徹底「去中國化」,不只歌詞要改,所有語言、文字和習俗都要換,甚至連各類神明都不能拜了,因為都是大陸的風俗。
劉世芳則回擊說,「黨旗飛舞」指的是哪個黨旗?現在「國家」是在「黨」之上,所以才要求更改歌詞。
對於相關爭議,台「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尊重雙方說法,至於綠營民代要求更改校歌的要求,他則說防務部門會「綜合考量」。
對此,前「國防部長」高華柱6日上午參加活動時表示,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歷史背景,還是要尊重一下歷史。
陸軍退役少將於北辰也在臉書發文呼籲,「接招的官員們!別忘了你們也是黃埔子弟,改一字或許能保住官位,但是軍人的氣節將被徹底打垮。」
於北辰表示,黨旗是早期革命軍的旌旗,也就是戰場上的精神象徵。從入伍第一次唱黃埔校歌起,黃埔人就與革命結下了終生的情緣,無論是周會、開訓典禮、校慶、橄欖球決賽,或是退伍後的同學會,只要唱起『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總是熱血沸騰,因為這是黃埔軍校的榮耀象徵。」
陸軍軍官學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最初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因此別稱「黃埔軍校」。由蔣介石擔任首任校長,周恩來、葉劍英等也都曾在此任教。黃埔軍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在中國近代史上堪稱濃墨重彩的一筆。1949年隨著國民黨退守台灣,黃埔軍校也隨之遷往台灣高雄後山。
黃埔校歌從1926年制定後,一直沿用至今,但民進黨首次上台執政後,陳水扁就曾因「黨旗飛舞」這句歌詞下令禁唱該校歌,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才解禁,現在政黨再度輪替,歌詞又變爭議。
蔡英文今年6月前往陸軍軍官學校參加黃埔建校92周年校慶,但她並未與師生高唱《陸軍官校校歌》,避開校歌中的「怒潮澎湃、黨旗飛舞」歌詞。當時民進黨民代劉世芳就在立法機構問台灣「國防部次長」柏鴻輝,是否可以修改「黨旗飛舞」的歌詞?當時柏鴻輝強調,「大家不應執著這個字要不要改,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歌詞的黨就是那個執政黨,軍人服從『三軍統帥』」。
對於這次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再次挑起改歌詞爭議,台網友紛紛回應說:「真的吃飽沒事做啊!每天搞一些有的沒有的,選你們出來有用嗎?」
陸軍軍官學校校歌
作詞:陳祖康/作曲:林慶培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做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
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陸官校歌作詞者陳祖康是福建漳平人,1901年生,1919年秋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到黃埔軍校任少校政治教官,1926年秋撰寫校歌歌詞,後來返回家鄉福建從事「革命活動」,來年因投靠國民黨而被共產黨開除黨籍。陳祖康後來長期在傳奇情報頭子戴笠手下工作,授少將軍階,1979年2月在台灣病故,享年79歲。 (原題為《綠民代要求改黃埔校歌歌詞 退伍將領怒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3321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