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比亞在與台灣斷交三年後,終於在三月十七日宣布與中共建交,消息傳來,台灣朝野咸認為,在馬英九卸任前二個月,中共突然點頭同意與甘比亞建交,固然造成馬英九的難堪,但是對蔡英文施壓示警的意味卻更加濃厚。
扁丟六個,馬掉一個
2000年陳水扁上任時,台灣還有29個邦交國,2008年交到馬英九手上時,台灣僅剩23個邦交國,如果沒有意外,馬英九交到蔡英文手上,應該是22個邦交國,少掉的一個,就是三年前斷交的甘比亞,因此不少人開始擔心,五二0蔡英文上任後,台灣是否會出現斷交潮?
就在甘比亞與中共建交後,台灣媒體紛紛報導,在現有22個邦交國中,有三到五個正排隊等著與中共建交,外交部官員在立法院答詢時,亦公開表示,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台灣的關係屬於「黃燈區」,要多加註意。
台灣夾在美、中兩大強權下,對外關係本就微妙,馬英九任內邦交國數目並未驟減的關鍵,與中共的善意有絕大關係。兩岸關係好,中共可以壓著甘比亞三年遲遲不與其建交、習進平可以在新加坡與馬英九見面、陸委會與國台辦可以建立「熱線」;但是兩岸關係說變就變,就在中方告知即將與甘比亞建交的訊息後,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急著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電話熱線,張志軍就是不接電話,等到宣布後,事已成定局,隔天國台辦再欲與陸委會熱線溝通,換成夏立言不接電話。
蔡未上台,下馬威先來
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人們關注蔡英文將在五二0就職演說中如何表述兩岸關係。
蔡英文尚未上台,中共就先給下馬威,一般認為,這是對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只承認九二年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的說法並不滿意;前一陣子,大陸外長王毅一番「大陸方面希望台灣新的執政者願意接受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談話,被部份綠營人士以這是大陸官方首次提到「台灣的憲法」,進而解讀大陸方面表達了對蔡英文的善意,但是國安局長楊國強在立法院表示,近幾年中共對於兩岸關係雖然言詞有所不同,其實骨子裡堅持「兩岸一中的意涵與底線,從來沒有改變」。
這讓人聯想起陳水扁2000年就職演說中,除了「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台獨、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句「在既有的基礎上,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中共方面雖然並不滿意,但是好歹從陳水扁口中說出了「一個中國」四個字,在此之後,中共也確實」聽其言、觀其行」了一陣子,如果不是2002年在陳水扁接任民進黨主席當天,傳來諾魯與中共建交的消息,令陳水扁暴跳如雷,決定「走出自己的路」,拋出「一邊一國」,兩岸關係隨之急轉直下。
5·20前,增加善意
Image caption台灣2013年與甘比亞斷交。
雖然外界都認為中共與甘比亞建交,頗有對蔡英文示警的意味,但是相較於馬英九所表現出來的不滿,蔡英文則顯得較為克制,僅淡淡一句「希望不是針對性的作為」,並未多所著墨。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她最近在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五二0之前,是兩岸雙方展示善意、累積互信的緩衝期,她期待中國大陸可以運用這個機會,「再展現一些善意」。蔡英文說,善意與否不是一時的判讀,要看整段時間、整體情勢,這段時間還沒走完,到五二0前她會持續觀察,「在做最後決定前,我不會被特定的一個想法所主導」。為她五二0就職演說中,如何表述兩岸關係增添了懸疑性。
蔡英文雖未言明她所謂的善意是什麼,但是訪問內容刊出後,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立刻發表「請別為拒絕九二共識做鋪墊」的評論文章,認為蔡英文在為她五二0就職演說中,不談「兩岸同屬一中」留伏筆,更有其他評論文章直接點出,僅承認「歷史事實」是不夠的,「認同核心意涵」才是關鍵,蔡英文儘管可以推陳出新,叫「九二共識」也好,「九二諒解」也好,只要包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意思,怎麼表述都是次要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