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隱去....上山,很多時候,是都市人儀式性的遠離,更是精神上的放空,讓心靈脫軌,神遊四方。

Tay Ken ...| 2016-08-08| 檢舉

不久前到台北玩,有勞藝壇前輩引路,分享一貫探訪的秘密花園,跟隨上了三次山,當了三回「閒仙」,難以回過神來。

久仰大名的「食養山房」依山傍水,深隱於台北汐止市汐萬路。從台北開車花一個小時,九曲十八彎,車子最後幾近直上陡坡,泊在叢林中高坡上。往下走,山澗溪水聲潺潺,迎接眼帘的是一片叢林綠意。

有此好山好水,所有空間設計面向綠意,竹簾外是人間最絕美的顏色,無可替代。穿梭山房,每一個畫框,每一小角落,目光流連,好在自然又不刻意。

日式圓燈籠映照陶罐胡姬的鮮黃。二樓吃茶處,榻榻米,厚木長桌,品茗茶具,還是面向風景。主人林炳輝與友聊天喝茶,過來輕輕打聲招呼就隱去。

隱去,正是山房的性情,面對大好山水,唯有隱去,才是歸屬。自我隱去,心靈重生。

建築裝潢出身的主人十幾年前租下土雞城當倉庫,恐已有歸隱之意,朋友慢慢前來喝茶、聊天,主人下廚煮幾道菜,大夥捨不得離開。主人住了下來,品茗、修行,孕育出「食養山房」,搬遷兩次,最後落戶汐止。

山房靠口碑已大紅,很難預約,仍然維持本來性情。選用當季食材,無菜單料理每天吸引200餘食客。夜幕低落,光影斑駁里,大夥品嘗每一道像藝術品的晚餐料理,宜蘭糕點,日式海鮮,自釀水果醋。

當最後一道蓮花墩登場,干蓮花在蓮子菇類湯里緩緩綻放,偌大山房依然清寂,宗教禱聲流了進來。不捨得,也要離開這令人恍惚做夢的地方,腳步輕悄悄的,唯恐打擾了那一小桌的瓶花與燭台的相依。

上山,很多時候,是都市人儀式性的遠離,更是精神上的放空,讓心靈脫軌,神遊四方。前輩與團友每周末上陽明山吃「玉瀧谷」農家菜,幾十年下來,連上山路上的果菜攤販都很熟悉。

哪一天前輩沒來,他們會覺得奇怪,好奇打聽,前輩買菜,攤販順手抓兩三把贈送。

假日的陽明山熱鬧嘈雜,偏離遊客路線的竹子湖路上,這家小小的山菜館簡陋隨意,傳了三代。無非是農家自種的瓜果蔬菜,卻本味清爽。種類亦多,根據季節不同,總有幾十種,在大而闊的廚房桌上新鮮攤開,挑好想吃的菜交給老媽媽烹調。

茄子炒菇、茭白筍,青菜野菜炒蛋或炒白木耳、菇類,做成蛋花湯,清湯掛麵,特別好味。鱸魚、土雞自己養的。煮菜做湯用山上特有冷泉,飯後用這泉水泡茶,配「鼎泰豐」紅豆糕和客家艾粄,眺望遠方,犬吠遠山青。

前輩同學多年前退休後遠離台北,歸隱新竹縣娥眉鄉閒雲野鶴。他帶我們上到李大叔家的茶園,沒想到,就在一幢紅磚老宅庭院裡,坐在藤椅上,品嘗天下聞名的「東方美人」烏龍茶。木椅上的琥珀色茶湯出自庭院左邊一大片青蔥茶園,日照足、雨水豐,經小綠葉蟬著蜒後的茶葉製成茶,特別濃郁甘美,含帶蜂蜜及熟果香。

一副茶農樸實模樣的李大叔老夫妻,比他們掛在大堂牆上的木質牌匾「頭等獎」「一等獎」更具可信度。他們守著茶園,種茶、做茶,也種杮做杮干,種菜養雞,知命安命,每日聽風看雨,日出而作,日入而休。這是典型台灣鄉民生活,無由令過勞無休的都市人格外神往。

唯有喝茶,放空。不知多久,天空變色,烏雲密布,大雨似來,大夥連忙移座宅門前屋檐下,繼續喝茶,放空。天空閃過一道電,爾後烏雲散開,放晴。

面對大好山水,唯有隱去,才是歸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2091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