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一名51歲林姓男子十年前就發現自己右側有疝氣問題,偶爾腸子掉到右側陰囊內被卡住會痛,但都因順利徒手推回腹腔不意為意,隨著時間消逝,掉下去的腸子越來越多,腹股溝腹膜缺口被慢慢撐開,洞口一天天變大,大腸小腸全都掉到右側陰囊,推也推不回,一拖就是十年。十年間林先生只能穿寬大褲子緩慢行動,前天鼓起勇氣到台中博愛疝氣專科醫院接受疝氣囊修補手術,院長曾振橿看到嚇一大跳說:「醫學發達的現在,竟然還會碰到拖這麼久這麼大才處理疝氣的個案,真是十年難得一見!」醫師立即幫他排刀,發現「患者大如小玉西瓜的疝氣完全擋住排尿的小鳥,因為大腸小腸全部都從腹腔掉到右側陰囊,長期掉在陰囊內不但腸子沾黏,連右側睪丸都跟腸子沾黏無法分離。由於連著陰囊的精索有動靜脈血管,強制將睪丸與腸子分離恐造成大出血,只好將原本平均六公分的疝氣囊缺口切開到約十五公分,把大小腸跟右側睪丸全都推回腹腔,成為罕見將疝氣囊修補後「小鳥重見光明,蛋蛋卻不見了」的特殊狀況。曾振橿院長指出,腹腔的溫度約攝氏37度,陰囊則為攝氏34.5度,低溫方便睪丸製造精子與維持精子活動力。由於腸子與睪丸長時間沾黏已經無法分離,讓右側睪丸被迫從陰囊「搬家」到腹腔,造成右側睪丸恐會因此精蟲數會變少、活動力也不佳,但幸好患者左側睪丸正常,所以並不會影響男性最擔心的性能力與生殖能力。曾振橿提醒,台灣疝氣發生率約百分之五,男女皆有,男性主要是因為腹腔與骨盆腔間應該密合的腹膜先天缺損,導致腹部一用力腹腔內的腸子就掉入陰囊,初期可能因為腸子被洞口卡住缺血導致劇烈疼痛甚至腸壞死,後期則會因為大量的腸子掉入疝氣囊中導致腸子、睪丸沾黏,出現脹氣、排便不順,甚至像該個案一樣被迫要將睪丸一起推回腹腔,出現「少一顆蛋」的窘境。醫師提醒,發現自己有疝氣應及早就醫,目前疝氣縫合手術技術純熟,手術後一個月要避免提重物,或進行舉重、跑步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運動,才不會讓傷口裂開還要接受二次縫合手術。(曾雪蒨/台中報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