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團不滿,發起抗議活動。

據台灣「今日新聞」報道,台「立法院院會」15日安排處理「集會遊行保障法」,惟因其中有「禁制區」、「強制排除」等條款,引台灣民間團體(以下簡稱民團)不滿。自上午發起抗議行動,靜坐於「立法院」青島東路側門,要求廢止這兩個條款,並要民進黨「立委」出面響應。

報道指出,民團痛批民進黨視「集會遊行保障法」為人權進步的象徵,但禁制區本質是「不信任民眾」的作法,且強制排除也可能讓陳抗民眾再次遭受暴力迫害。

民團質疑,在陳抗行為「逾越必要」的分寸也為明確定義的情況下,即便取消舉牌三次強制驅離的規定,本質上仍無任何改變。

民團點名表示,原先與民眾站在一起的「立委」,例如尤美女、顧立雄及陳其邁等人,已經不願意響應民間團體的質疑與要求,甚至表態完全支持目前的「修法草案」;且各「立委」態度中,共有22名支持刪除、21名不支持排除、3名反對廢除禁制區、可廢除強制排除,64人未響應。

民團呼籲台當局,既然踩著民眾的血淚上台,就應謹記教訓,但現在「立法」機關顯然不願傾聽民意。

民團痛批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後卻修了「假法」,對民眾權益毫無保障,「立委」們應正面響應要求。

兩岸冷關係變冷 台工商界動念大出走

「這已經成台灣的『共業』」,不是我們能力所及能改變的。」近來不少企業大老聚會時,都談起對台灣未來的憂心。

面對兩岸關係進入冷對抗,新當局上台後,仍未端出符合現實的產業政策,政治惡鬥,民粹都讓工商業界瀰漫一股再度出走台灣的念頭,更勸下一代不要回台。

台灣產業過去有幾波出走潮,譬如1980年及1990年代迫於新台幣升值,勞動成本上漲及市場轉變等因素,或是考慮稅制戰略等,但近來則是對整個氣氛灰心,雖然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企業主「說說而已」或「恐嚇政府」,但一位工商界大老透露,目前身邊確實有不少業者陸續將資產向海外「布局」,機會一到,拿著皮箱就能離開台灣,甚至勸下一代不要回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1755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