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事都只會比低價,才是造成台灣低薪環境的元兇

很多人常常會問,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過去十年薪資完全沒有上漲,反而還倒退呢

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答案,但其中有一個關鍵,是很多人不常注意到的

那就是,台灣整個社會,都充斥著整天都在比低價的迷思

而這件事,正是台灣經濟沉淪的核心關鍵

一個腦中永遠只想比低價的社會

是創造不出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的

我自己跟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的老闆聊過

基本上,他們很多時候的心態就是 -

"對手的產品一個 200 塊,我只要想辦法把我的成本控制好,想辦法把我的產品售價壓在 150 塊,我就可以把市場搶過來了"

有著這樣想法的老闆,自然所有心力都花在怎麼樣節省成本上,所以怎麼可能給員工好的薪水呢?

一定是想辦法能壓榨多少就壓榨多少,沒看到光是多個七天國定假日,這些老闆就出來跳腳了

這些老闆,腦中唯一信奉的準則就是 COST DOWN 而已

如果這些老闆的心態換成 "對手的產品 200 塊,我一定要推出有更高價值更厲害的產品,讓我的產品能夠賣 400 塊"

整個情況就會變得完全不同

為了要把產品賣到對手產品的兩倍價格,自己的產品勢必要有遠高過對手的價值與品質

所以老闆的重點就會在於怎麼樣讓公司創造出更高的價值,而不是去節省成本

有這樣心態的老闆,自然不會吝嗇給員工更高的薪水,因為他需要這些員工來替他創造價值

舉例來說,假設原來有一個產品,售價 100 元,員工薪水佔成本 50 元

第一種心態的老闆會想辦法把售價壓低賣到 80 元,那員工薪水自然也順便降到 40 元

第二種心態的老闆會想辦法把售價拉高賣到 200 元,那員工薪水自然也可拉到 100 元了

很可惜的是,台灣的老闆中,第一種心態的老闆大概有 95% 以上,第二種心態的老闆可能連百分之五都不到

就連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廠(就不點名了),你問他們老闆,他們的產品競爭力是什麼?

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告訴你 "我們產品便宜又好用喔"

就是便宜這兩個字害死人了

把產品賣低價,是一種害死自己也害死別人的 "假性競爭力"

但是這個只會比低價的心態,並不只是存在老闆心中而已,其實幾乎整個台灣社會都很喜歡比低價

很多時候,商品只要一漲價,立刻就被罵翻,之前鬍鬚張漲價的時候,不就一堆人拚命罵嗎?

如果整個台灣社會都是這樣愛比低價的心態

那又怎麼能夠怪這些老闆呢?

他們整個生活的環境都告訴他,只要低價就對了

那這些老闆又怎麼可能覺得推出高價格的產品能成功呢?

一個永遠覺得便宜就是真理的社會,薪資怎麼可能會漲?

消費者只想買便宜的,所以老闆永遠想辦法把東西做得更便宜,最後被壓榨到的,就是員工的薪資

員工因為薪資低,所以消費上更加小氣更加注重便宜,形成一個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想要終結台灣的低薪環境嗎?

那就不要每一件事情都去比低價了

-----------------------------------

網友回復:

「不尊重專業人員的價錢也是其中之一」

「確實是這樣,物價指數,薪資指數,香港,新加坡,日本,也是這樣?」

「薪水只有一點點黨然只能買低價,若每樣商品都高價,22K的吃土啊!」

「重點在利潤 你不給商家利潤,最後就發不出薪水 只能砍員工薪水,然後沒薪水的員工就只能買沒利潤的商品,原本賣給三十個人就能發出薪水的營收,變成賣給一百個人卻給不出薪水的薄利,最後連那微薄的利潤也不見了。台灣已經差不多是最末端了..」

「其實相同的東西在不一樣的地方販售,價格就不一樣,選擇較低價的地方買沒錯啊!但相仿的東西,一般人還是會選擇品質吧!相對的,目前台灣的業者,不肖廠商也不少,黑心商品,黑心食品,空氣污染,排放有毒廢水的新聞層出不窮,小弟認為其問題的根本是出在這些商人,前陣子有人說要抵制韓貨,我是沒意見啦!買日本貨,美國貨都可以,但愛用國貨,算了吧!」

「可是很多的地方賣的很貴,員工的薪水一樣少的可憐啊…」

「比低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1738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