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建成圓環最初僅是攤販聚集之地,匯聚庶民小吃,但對台北市民來說,圓環不僅代表美食,更是市民的記憶、老台北的象徵之一。

雖然北市府耗資約兩億元請知名建築師重建,但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圓環徒有亮眼的外觀,卻沒了老台北的味道,吸引不了市民,如今也只能走向黯然拆除的命運。

建成圓環因為火警重建,玻璃帷幕的設計造型新穎,但周邊重慶北路、南京西路都無大型林蔭遮蔽,夏季時陽光直射玻璃帷幕,室內高溫難耐,不論賣什麼美食,市民都不想進去;而建築設計上也不符合實際需求。

要經營小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讓民眾坐下享用。、

但重建後的圓環空間小動線差,不要說消費者覺得難行,就連店家也無法忍受而另謀他處,原本聚集的傳統味道自此四散。


圓環周邊居民忍不住感嘆,就算曆經二次世界大戰,圓環也未倒下,最後卻因為政策的錯誤而走入歷史。一味迷信硬體卻沒有結合實用的建築,讓圓環成了失去靈魂的空殼。

建成圓環即將拆除,這個花了兩億元的學費和教訓,希望為政者和台北人都記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