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路邊「竄出大量蚯蚓」!臺灣未來還有大地震?地震專家說出「可怕真相」讓我全身發麻......
又有地震要來了嗎?網友在爆料公社貼出大批「蚯蚓」竄出街頭的照片,並指出地點就在5月12號發生5.8級地震附近的宜蘭三星!
圖片皆翻攝自爆料公社
臺灣今年還有6、7級規模地震
由於上次彰化出現大批馬陸後,就有預言指出5月底臺灣會有強震,結果竟真的發生了7.2規模的強震,雖然震央在外海,並未造成臺灣島上的災情。生物學家當時解釋,馬陸大量竄出陸地是因為天氣濕熱,不一定與地震有直接關聯。不過,地震學者則說,觀察臺灣附近的能量釋放,今年再有6或7級以的強震也並不是不可能。除了提醒民眾多加利用今年啟用的「國家級警報」,透過通訊裝置即時掌握地震資訊,平日也要做好防災、避震的演練。
蚯蚓大量離開洞穴的原因
蚯蚓因為地震而大量離洞的這種現象,科學家稱為「「地震動物異常行為」(Seismic Animal Anomalous Behaviors)」,由於地震前地磁和地電流會有變化,導致蚯蚓大量爬出洞穴,並產生聚集現象,不過除了地震之外,其他如土壤液化,或土壤缺氧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蚯蚓離開洞穴,因此蚯蚓大量離開洞穴與「大地震」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地震無法預測,但要注意四種異象
雖然目前的科技只能在地震前數秒偵測到能量釋放,但動物及自然界的特殊現象向來被認為與地震能量釋放有關,對岸就有媒體整理出有關地震的「四大預兆」,雖然不可盡信,但若發生這幾種異象時還是要多加註意:
1、動物異常
如果發現雞鴨,貓狗一同出現不安的情況那麼這就有可能是地震來臨之時。因為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感到地震災害的發生。主要表現為騾馬牛羊不進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雞飛上樹豬亂拱,鴨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蟾蛇早出洞,燕雀家鴿不回巢;兔子豎耳蹦又撞,遊魚驚慌水面跳。
2、地下水異常
地震發生之前,河水,井水等地下水會大幅度下降。另外,還有水溫變化、翻花、冒泡、打旋、發渾、變色和變味等。震例資料表明,一般地下水異常現象大多集中在臨震前的幾天之內出現,尤以震前一至二天更為集中,除水位大幅度升降外,其它變化如發渾、變色、變味、冒泡、打旋等也較為激烈。但是,一個7級以上大地震之前一、二個月,甚至幾個月、一年左右,地下水就出現異常,往往還會出現幾起幾落的現象。
3、地光
地光是由於地震活動而產生的發光現象。通常地光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地震馬上就要發生了。大多數地光現象幾乎與地震同時出現,但也有在震前一段時間內出現的,如唐山大地震的地光一般出現在震前六小時到大震發生的瞬間,並以臨震前十多分鐘出現的最多。地光的形狀有帶狀光、條狀閃光、片狀閃光、球狀光、火狀光、柱狀光等,五光十色,蘭、紅、白、黃、橙、綠等色樣樣俱全,此外,還可能出現少見的複合色,如銀蘭色、白紫色、綠青色等。觀察地光時,要特別注意與燈光、電弧光、城市上空的反射光、磷光、閃電、焰火等現象的區分。
4、地聲
地聲是地震之前發自地下的一種響聲。地聲一般出現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幾十天,震前數分鐘出現者居多,是一種臨震訊號。人們聽到的地震之聲有機器轟隆聲、拖拉機聲、雷聲、炮聲、鼓聲、撕布聲、狂風呼嘯聲等。利用地聲防抗地震,關鍵一條是要將其與風聲、雨聲、雷聲及拖拉機、飛機、汽車等轟鳴聲區別開來。
地震的逃生方法
1、震時是跑還是躲
在地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趕緊跑,但是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2、在室內怎麼安全度過地震
蹲下,尋找掩護,抓牢——利用寫字檯、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牆作為掩護,然後雙手抓牢固定物體。如果附近沒有寫字檯或桌子,用雙臂護住頭部、臉部,蹲伏在房間的角落。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例如燈具和傢俱。如果地震發生時你在床上,請待在那裡不要動。抓緊枕頭保護住你的頭部。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墜落的重型燈具,請轉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帶。在晃動停止並確認戶外安全後,方可離開房間。地震中的大多數傷亡,是在人們進出建築物時被墜物擊中造成的。要意識到可能會斷電,火警以及自動噴淋裝置可能會啟動。切勿使用電梯逃生。
3、室外怎麼安全度過地震
發生地震的時候如果在室外,那麼就應該遠離建築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
4、被困在廢墟下
不要點火柴。不要向周圍移動,避免揚起灰塵。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擊管道或牆壁以便救援人員發現你。可能的話,請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況下再選擇呼喊——因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塵並消耗體能。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5、震後注意事項
震後,餘震還會不斷髮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後、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溼衣物捂住口鼻。
更多新聞,歡迎like facebook 專業:新聞趣事爆爆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