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林杞埔起義事件

林杞埔起義事件

(台灣人稱為「竹林事件」,今之南投竹山)

抗日英雄

劉乾、林啟禎(又稱林慶興)、林慶禎、劉賜、蕭知、蕭溪、黃邱、張祿、楊振添、張桂、林助、林木、林氏蕊、劉氏若等

時間:

一九一二年(大正元年、民國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起義

事件背景

日本人一入侵台灣便馬上指染土地,故在一八九五年總督府就公布了「官有林野取締規則」,該規則:「凡無所有權証件或足夠証明所有權的買賣契約的山林土地,一律收歸官有。」 而依據滿清據台時期,台灣山林從來未丈置賦課,對山林業主權未曾掣發地契之物,而僅以口頭約定而已。依日人新規則所以大部份的台灣山林土地以無人所有為藉口而把數百年來眾人公共擁有的台灣的山林土地一一收歸官有,而後再放領於日本資本家以獨家佔有的方式享用。

日本人又有土地調查將土地上的資源也十分了解。對原始森林,天然寶藏成了總督府及日本資本家的囊中物。

在一九○八年日本三菱株式會社對台灣在嘉義、竹山、斗六等一萬五千甲的竹林所有權,經由總督府以無主山林為由沒收歸為官有。 然後再以「委託經營」的方式,將土地山林由三菱株式會社經營。三菱同時在林內莊設立「三菱製紙廠」,採伐竹林成為製紙的原料。

但原本依靠山林生活的五千五百戶貧農、小農及小地主約有二萬餘人不知緣由,百年來共同擁有的山林剎那間變成有警察保護的日本人所擁有。自然地生活上立即受到極端的壓迫。這種日本人所謂的「林野調查」的結果,被總督府編入於「官有」的舊屬台灣農民共同使用的山林竟達十八萬七千甲。

台灣的山地竹林的所有權,自清國時代就從未有過所謂確定性。山林附近的莊民從沒有人想去擁有山林,對山林的認識如同河川如何去擁有它,只是要取其林木僅繳少許稅金即可自由上山採伐,也就是共有財的觀念。然而台灣總督府竟違反常理,將山林編入官有林並放領於三菱株式會社後,據為私有。三菱製紙廠即在警察的強權庇護下,侵佔該山地並大舉採伐竹木。三菱也知共有財的掠奪,可能引起居民反彈。故也開放一小部份放給該地方的地主及御用紳士使其獲利,來壓制本地居民。並同時成立了所謂的「竹林組合」讓御用紳士頂住居民,又可對外顯示本地人亦可自由進入採伐。事實上卻嚴格的禁止原本使用的的住民進入採伐,違反者都被捉到警察派出所,受盡曲辱及毆打,並以竊盜罪打壓。這就是將原本合法變成非法,又將非法佔有變成合法取得的欺騙技倆作業。這些竹林將賴以為生的住民生活頓失憑據,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眾人向「總督府林野調查會」提出抗議。並要求總督府當局收回該山林而改為放領於從舊時就具有聯帶關係的附近住民。然而林野調查會向御用紳士調查,而御用紳士言論一向偏向日人,無台灣人的立場,故判定認為有本地人可自由進入山林採伐的事實,因此對抗議置之不理。總督府則更為理直氣壯,強硬的答覆必得依照所發命令執行,且命令當地警察從嚴取締。因此莊民的憤恨到了極點。

抗日起義事蹟:

劉乾是一位居住在南投廳沙連堡羌仔寮莊(南投縣鹿谷鄉),他家道清寒以占卜為生,頗受莊民的敬重。他曾被日警侮辱,並沒收卜筮之工具。對於日本警察四處欺壓莊民恨之入骨。為了閃避日人,所以遷居大安山居住,結庵禮佛。若下山時,常住宿於信徒林逢的家裡。也同時集眾宣傳信仰神佛,其間常討論日人的種種惡行,並向大眾灌輸台灣民族思想。

在南投廳大坑莊中心崙有一居民林啟禎,是依靠採竹木而經營製紙業。一九一○年四月,林啟禎照常上山伐竹時,被三菱製紙廠的巡視員所發現,當場被抓到警察派出所。因遭受毆打而身負重傷。莊民見到奪人山林者,居然還打人至重傷,天理何在,眾皆嘩然為他叫屈,並要討回公道。林啟禎也把遭警察欺侮之事向劉乾訴苦。劉乾見抗日時機成熟,發動起義。

在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大正元年)拂曉,以劉乾為總指揮,參與起義的人員有林啟禎、林慶禎、劉賜、蕭知、蕭溪、黃邱、張祿、楊振添、張桂、林助等人。莊民齊心起義,襲擊頂林(竹山鎮頂林里)警察派出所,距離林杞埔(今之竹山鎮)約有五公里。駐在此地的二個日人警察飯田助一、川島與川及一個台灣人巡查補三人皆當場被殺。但頂林派出所已告全滅。劉賜、蕭知等莊民消滅了頂林派出所後,信心大增。劉乾想乘勝追擊,再襲擊林杞埔支廳。劉賜乃率一隊直奔林杞埔。但這些無組織、無訓練的起義莊民,在尚未到遠林杞埔時,由莊人林玉明告知日本的武力遠遠超過所了解的。一時各自尋求閃避正面交戰,因而人員失散。劉乾得知,無法再組織莊民,也匿入山中。

不久林杞埔支廳接到頂林派出所被襲後,立即派遣警察隊並發動保甲壯丁團在頂林莊中心崙展開嚴密逐家逐戶的搜索,成年男子有鑑於遭魚池貸怏,全數逃離。當日在頂林莊捕捉到沒有逃亡的劉賜及蕭知二人。同時日本南投廳也派出警察大隊及壯丁團入山搜索。至三十日被捕抗日義民共十二人,當場被殺一人。同年四月七日總督府開設臨時法院於南投支廳由高田富藏任審判長,土屋達次郎和川爾三郎任檢察官。四月十一日宣判劉乾等抗日義士八人被判死刑者,一人無期徒刑,三人有期徒刑者、無罪一人。抗日首領劉乾等當在臨刑時,皆視死如歸,從容就義。

林杞埔事件的後遺事件

雖然劉乾等反抗日人的起義經日人的武力彈壓下消失了。但侵占台人的天然林地問題仍未解決。大家都期待有所改變。不久這個建立在台人血淚的企業三菱製紙廠,不知何因關門大吉停止生產,也停止砍伐林木。

這消息為該地區的莊民得知,以為該山林必能回復原狀。所以依日本人的方式,提出訴求向總督府申請歸還其山林使用權。但總督府確繼續庇護日本大資本家,犧牲無力量、無組織的基層台灣農民的利益。乃再進一步的把該山林土地指定為預約買賣的許可地,而後把其所有權引渡於三菱製紙廠。

到了一九二五年四月六日,該竹林乃名符其實的成為三菱製紙會社所有。然而確激起了對抗。

1. 竹山莊住民拒絕納稅

2. 保甲長拒絕執行任務

3. 公學校兒童拒絕上課(一九二五年四月六日七日)

4. 竹山莊代表.張牛等前往台中州廳及總督府請願(同年四月十日)

5. 竹山莊住民四○○餘人前往竹山郡役所(郡公所)示威遊行(同年四月十八日)

6. 當日本昭和天皇的二弟.秩父宮來台巡察。這群無告之民認為這是一個主持正義的時機來臨。準備召集成千的農民跪在林內車站,同時派代表在林內車站等待秩父宮路過此地而上書訴苦。以期日本皇族替他們討回公道。但日本警察聞風而來在車站前將代表九人拘捕入獄(同年四月中旬)。總督府當局得知台民的舉動,根本不理會,就乾脆把該山林地正式過戶於三菱大財閥。

次年七月鳳山農林組合長簡吉(鳳山人,台南師範學校講習科畢,喜研究列寧著作),即與竹崎莊的林巃等取得連繫、並親自前往當地指導抗爭。並邀請來台的日本勞動農民黨幹部.麻生久到竹崎舉行「農民演講會」鼓勵當地農民設立組合並堅持為自己的利益抗爭到底。在一九二六年九月二日簡吉、趙港 (台中人,台中中學畢,經營木炭生意)等召集當地的農民運動者七十餘人,在竹崎莊真武廟召開「台灣農民組合嘉義支部」成立大會。有了組織後的農民在該地區竹林鬥爭更有力量。又在同年十一月日本皇族.朝香宮來台時,再次計劃越過台灣總督府的關卡,直接向朝香宮投訴。農民此時也不管是否有禁令,紛紛上山採竹。所以多次與警察發生流血鬥爭,許多被捕農民們在放出後又加入下次的抗爭。所以該地在後來即成為台灣農民運動中最為堅強的革命據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1188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