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這些腕錶常識,因為不是經常聽別人談起,也不是經常能了解到,所以有一種讓人覺得很冷的感覺,但是這些知識又是表迷養成的過程中,必須要了解的知識點,所以知道這些知識對於想要了解更多腕錶知識的朋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珍珠陀」?

珍珠陀的英文名為「mini-rotor」,最早問世於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不同於傳統擺陀和夾板並排獨占一個水平空間的局面,這種小型或mini型擺陀則是「藏身」於夾板中,這就有效地利用了空間,當然也節省了空間,所以機芯才會變得更薄。但這樣做的一個缺陷是因為要搭配比較細的發條鼓,所以動力儲備也就不會很長,而且為了節省能量,一般也不會加裝其它模組,也就是功能不會太複雜。另外,由於珍珠陀體積較小,所以受手部擺動或地心吸力的影響也自然較少。但是這樣的話,機芯的運轉能力也會相對遜色,為了最大程度上克服這一缺陷,很多大牌手錶都會不惜血本採用貴金屬材質製作珍珠陀,比如黃金、紅金、白金、甚至鉑金,所以超薄手錶造價不菲是有原因的。由此,珍珠陀的三個明顯特點就是:小,美,貴,稱其為「珍珠陀」不是沒有道理的。(下圖為伯爵的一款珍珠陀機芯)

什麼是「卡羅素」?

說起卡羅素,就不能不提陀飛輪,而且先是有了陀飛輪,再有卡羅素,所以兩者關係是很密切的。我們都知道陀飛輪是寶璣大師發明的,而且寶璣大師早在1795年就發明了陀飛輪,但是由於當時陀飛輪製作非常困難,因此價格也特別昂貴,所以陀飛輪問世兩個世紀後全世界也僅製作了數百個而已。而卡羅素當初問世的時候,就是為了克服陀飛輪的這一問題而發明,1892年居住在倫敦的丹麥籍製表師Bahne Bonniksen簡化了陀飛輪的旋轉擒縱裝置並為此取得專利,同時把這種裝置命名為卡羅素—Karrusel,即英文carrousel「旋轉」的意思,也叫偏心陀飛輪,因為仍然酷似陀飛輪,很多人分辨不清,也有人嘲笑卡羅素為「偽陀飛輪」。不過,因為實際上並未達到發明者當初設定的要比陀飛輪結構更簡單、價格更便宜的目的,所以卡羅素也曾一度「銷聲匿跡」。(下圖為一款寶珀腕錶的卡羅素裝置)

什麼是「芝麻鏈」?

芝麻鏈,顧名思義,看著就像一串芝麻一樣的鍊子,的確也是如此,它的樣子宛如一粒一粒芝麻串在一起。不過有的人會說,我看著也很像自行車的鍊子,那為啥不叫「單車鏈」裝置呢?或許是那時候還不興自行車,也或者是這個名字也稍微有點「low」的緣故吧。言歸正傳,「芝麻鏈」是為解決發條輸出力矩存在差異引發鐘錶走時不准這個問題而發明的一種類似芝麻串在一起的系統、結構或裝置。因為製作非常複雜,擁有這項技術的製表品牌也是寥寥無幾,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只有寶璣、朗格和真力時這三個鐘錶品牌,所以堪稱是比較罕見又超「華麗」的裝置。(下圖為一款朗格腕錶的芝麻鏈裝置)

什麼是「獵人懷錶」?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但是理解起來並不難,顧名思義,獵人懷錶就是獵人打獵時使用的懷錶。但是它背後的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想當初流行懷錶的時候,其佩戴者基本都是非富即貴,因為懷錶本身的材料、做工、裝飾等決定了其的奢侈品屬性,所以一般人買不起,也用不起,很多時候都是富貴階層的玩物或配飾,換句話說,不管是在什麼文明下,獵人和農民基本都相差無幾,作為社會底層的代表,根本負擔不起當時懷錶這樣奢侈的物品。所以,這裡的「獵人」只是代表富貴階層一個打獵的愛好,這樣說就不難理解了。一些富人們的愛好就是喜歡原生態,今天很多登山、越野、潛水等比較親自然、比較原生態的活動也多是富人們在玩。而之所以叫獵人懷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不同於沒有上面那個表蓋的普通懷錶,它有一個可以把錶鏡保護起來的蓋子,因為打獵時的劇烈運動很容易把錶鏡損壞,這樣剛好起到保護作用。(下圖為百達翡麗的一款獵人懷錶)

什麼是「三針一線」?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小三針」和「大三針」,才能理解這一個問題和下面的那個問題。「三針一線」就是在小三針的基礎上,把時針也獨立出來單獨顯示,一般會出現在錶盤上部12點鐘位置上,這樣從上到下,時針,分針,秒針分別獨立顯示,剛好三針一線,不過有時也未必是在一條線上,這樣的指針顯示形式又被稱為「規範指針」,同樣一個問題,有人說這會提高時間顯示的精確度,或許吧,但是讀取時間的過程會變長,所以筆者寧信這主要還是為了不同審美的需要。(下圖為格拉蘇蒂原創一款「三針一線」腕錶)

什麼是「五針同軸」?

而「五針同軸」則是在「大三針」的基礎上,把日期顯示,星期顯示等也指針化,而且和時分秒針同軸顯示,為了分辨不同指針的含義,指針的長度,形狀和顏色會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於窗口顯示日曆的形式,指針顯示日曆也不再是「瞬跳」的形式,而是「爬坡」的形式,這樣耗能會比較少,但是幾個指針疊加在一起,會讓中心軸部分變高,進而錶殼變厚,同時變高後的錶盤中心軸部分也會相對脆弱些,抗震能力同時變弱,可謂有利有弊。(下圖為愛美的一款「五針同軸」腕錶)

總評:「表海無涯,學無止境」,這些偏冷的知識點,雖然偶爾可以讓我們一些朋友在和朋友溝通的過程中有種瞬間逼格暴增的感覺,但是只有真正學到了才是自己的,所以還要認真努力地學習更多的腕錶知識,做一個真正愛表的人,真正有文化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1096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