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避震器詳解

避震器工作原理:手錶受衝擊或震動力的方向,可分解為典型的三種:(1)軸向的、(2)徑向的、(3)側向的。關鍵在於避震器座和避震器托鑽之間是斜面配合的(大約呈45度角),它可以產生滑動位移,避震器托鑽也俗稱「避震碗」, 當避震碗沿避震器座斜面移動時,避震彈簧被迫隆起變形,同時吸收了來自擺軸的衝擊能量。下一步,將是擺輪軸榫尖下端比粗的部位和避震基座孔的內沿相碰擊,擺輪軸這個部位直徑比粗,它能夠承受得住的。避震器僅僅保護的是擺輪哪個像髮絲般的軸尖,來自所有方向的受力(包括軸向和徑向的衝擊力)基本上都是這樣保護的。

避震器除了起避震作用外,它還有保油作用,在避震碗和避震蓋眼之間,要加適量的表油,這裡的加油也非常嚴格和講究。要知道,每天擺輪軸榫在這裡要高速的擺動摩擦達69萬次之多。

下面來看看幾種典型的避震器:

1,最早避震器——寶璣降落傘式

主要功能便是為了保護擺輪避免因震動而造成損害。寶璣大師將輪軸縮短,並改為圓錐形,使其能夠更平穩地固定在扭轉片簧上的特製凹形寶石軸承座上,當腕錶受到外力衝擊時,軸芯僅會略微偏移,而不易斷裂。

1790年寶璣先生髮明降落傘式避震器(Parachute Susrension)

2、最常用的避震器

因加百祿(INCABLOC)

因加百錄避震器(Incabloc) ,就是通常我們講的「馬蹄」型避震器。它是瑞士手錶使用最多的避震器,據說其避震效果非常之完美,不可超越,你只要稍微更改一點點尺寸或形狀,那避震效果肯定就不好了。以前國產手錶也做類似樣式的避震器,就是看上去有點瘦長些。ETA機心上使用因加百祿避震器最為普遍,但是往往主夾板和擺夾板上面的避震器大小不一樣,主夾板上的要小一些。

因加百錄避震器出現之後,成為一種夢幻級的產品,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幾乎獨占了市場,因此價格也就任由工廠開價,甚至要求錶廠必須在面盤上刻有「Incabloc」字樣(迄今仍能看到有此字樣的古董表)。有些錶廠並不買帳,勞力士(Rolex)就是其中之一,它不願在面盤上打上Incabloc這個與自己關係不大的字樣,因此它全力支持另一家避震器供應商。

3、最貴族的KIF避震器

以下是Incabloc 及KIF 的比較

4、親民的三角避震器Novodiac

它是由因加百祿按照ETA公司的需求定製的避震器。該避震器因為外形貌似梅花,又被稱為梅花形避震器或者三葉避震器。由於價格較低廉,被廣泛用於ETA公司的各種機芯上。它比較早的用於ETA2836上面,現在在ETA2824上面也開始出現。實踐中,它比因加百祿還有更好的抗震性。當然也有說法認為,三角避震器比較偏向於運動表,很多使用於低端的運動手錶。它有個缺點是使用該避震器的遊擺軸承比因加百祿要粗,所以,沒有因加百祿的機芯準確。而且因為是採用非連接結構,在維修和清洗時,容易掉。

5、勞力士專屬的Paraflex避震

前面說到勞力士第一個離開Incablco改投KIF,但勞力士豈是甘於受制於人的品牌?在使用KIF長達半個世紀之後,終於在2005年發表自行研發的避震裝置Paraflex,特別是彈簧金屬片經過力學計算,結構較Incabloc與KIF複雜不少,首款運用於7040機芯。根據官方資料,Paraflex較KIF增加了50%的抗震能力,能有效增加機芯耐用度,2008年與2009年分別用於新款3156(day-date2)與3136(Datejust2)。現代勞力士以堅固耐用贏得用戶的交口稱讚,其Paraflex避震器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6、其他避震器

在勞力士發布自家研發的避震裝置之後,緊接著在2006年,併入Swatch集團旗下的寶璣發布Nivachoc避震器,用於新一代777Q自動機芯。在2008年卡地亞將雙「Y「字型避震器用於9452MC陀飛輪機芯中。日本和早期的法國手錶,也都有自己獨特的避震器,包括精工和西鐵城的都各不相同,尤以西鐵城的最典型,它的避震器托鑽上面有個「盤香」狀的彈簧。

近年,機械腕錶的機芯設計越來越趨於復雜化,多個陀飛輪、多個擒縱系統、多個發條盒被集成在一枚腕錶內。機械裝置的複雜精密程度越高,使用場合越多,對避震的要求也越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更加多種多樣的避震裝置。

認識避震器不僅有利於認識手錶也為表友們鑑定腕錶機芯提供了一個參考。比如,KIF常用於高檔機芯上,例如頂級品牌百達翡麗,而三角避震器更多用於ETA系列中親民品牌。如果在一枚中古的PP機芯上發現三角避震器的身影,雖然不能斷定該機芯一定是假冒,但基本能確認不是原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1096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